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德兴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弛、余燕 通讯员胡坤明)盛夏时节,德兴市花桥镇的石斛种质资源圃绿意盎然,60多种珍稀石斛生长旺盛。这个由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赣东北综合试验站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的“基因库”,通过“组织培养+活体栽培”模式保存霍山石斛等珍稀物种,组织培养存活率超95%,已向赣东北及周边主产区供应优质种苗近万株,带动建立林下种植基地500余亩。
近年来,德兴市牢牢抓住跻身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新机遇,锚定“建设江西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目标定位,全力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改革,推动中医药产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目前,全市已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13.9万亩,中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8.2亿元,年接待中医药康养游客超18万人次。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构建产业发展硬核支撑。德兴市是全国药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中草药资源2077种、药食同源植物66种。近年来,该市把壮大中医药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出台《德兴市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在全省创新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5个工作专班,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驱动”的推进机制。同时,加大基础设施、科创平台、奖励扶持等投入,建成占地面积251亩的中医药产业园;系统整理、收录境内2000余味药材,编纂县级中草药志类书簎——《中国中药资源大典(江西德兴卷)》;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全链条“引育用留”人才,设立院士工作站、科普基地、科技小院等,相继建成中国中医科学院(德兴)试验培训基地、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赣东北综合试验站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荣获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6项国家级荣誉。该市还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全面构建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中医科室全覆盖,基层卫生机构100%提供中医服务,形成“15分钟中医药健康服务圈”。
依托数字赋能,破解痛点难点,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针对传统中医药产业化存在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产业链条分散等痛点难点,德兴市大力实施“数字中医药”战略,投资1500万元建设中药材种植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行“订单生产+定制药园”模式,构建“种植—加工—检测”的全流程数字化体系,推动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种植,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精准管控。该市引入热敏灸机器人,开发“数字热敏灸”诊疗系统,将传统艾灸疗法与AI诊疗结合,加快对传统艾灸技术进行数字化升级,并在全市进行分级分类普及推广,推动热敏灸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全力建设“数智热敏灸市”。截至目前,全市17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开展热敏灸服务,累计服务患者8万余人。
丰富业态场景,加快融合发展,激发产业发展潜能活力。依托三清山等周边景区资源,德兴市将中医药健康旅游纳入市旅游产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整合33处特色康养旅游资源,精心规划“天人合一养心游”“天下奇珍养颜(研)游”“天然氧吧养肺游”3条精品康养旅游线路,构建起集食用药膳、热敏灸治疗、温泉康养、生态度假等于一体的康养旅游体系。同时,建成中医药主题研学基地8个,开发中医药特色课程20余节,推出亲近自然、寓教于乐的中医药研学线路,吸引了一批批师生前来研学实践。该市大力实施药膳推广工程,推出88道“德兴特色药膳”菜谱,开发预制药膳包直供家庭餐桌,推进药膳进医院、进酒店、进家庭,全力打响“德兴药膳”品牌,药膳产业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