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赣鄂湘同绘长江中游“诗意画廊”


 大江网   2025-06-09 09:21:58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刘薇 作者:徐黎明
[浏览字号: ]

      江水出峡,奔流东去。长江中游,纵横水系串联起“江湖三省”。初夏的长江畔,南昌、武汉、长沙、岳阳四城协同联动,以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文旅活动,诉说新的长江文化故事。

      相同:自古“一家亲”

      端午节假期前夕,南昌、武汉、长沙、岳阳开启四城联动,以一场“送你10万朵栀子花”主题活动拉开2025长江旅游季“我的家乡我的城”活动序幕。从滕王阁的飞檐到黄鹤楼的铜铃,从天心阁的朱栏到岳阳楼的盔顶,“江城F4”正式出道,游客在长江畔迎来一份夏日浪漫。

      作为今年夏天的“新生代”组合,“花式”整活的“江城F4”甫一亮相,便频频吸睛、看点满满。是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秋水长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巍巍楼台,是崔颢诗中“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仙踪、朱熹等在岳麓书院论道时激荡的理学之光,抑或是辛亥革命、南昌起义、平江起义的第一枪,及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红色文化。在长江中游的版图上,自古以来,这四座古城便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道不尽的“江湖故事”。

      如今,一江四城的千年文脉传承已不仅仅在湖光、江色、名楼间,亦藏在寻常巷陌烟火中。跨城互动逐渐深入,网友称之为“全员辣人”“嗦粉脑袋”“宵夜大户”的“江城F4”,给彼此带来更多默契与共鸣。

      相通:两小时“交通圈”

      暮色四合,南昌滕王阁旅游区内,来自武汉的游客秦向南正和朋友观看《寻梦滕王阁》实景演出。光影间,如梦似幻的沉浸式体验令他感慨不已。“高铁过来不到两个小时,我们一出站就直奔景区,接下来计划去大士院打卡美食。”秦向南告诉记者,交通便捷度是他最看重的出游因素。

      同程旅行日前发布的《2025年端午节假期旅游趋势报告》显示,今年端午假期,国内旅游以“3小时高铁圈”为主要半径。其中,京津冀、川渝、珠三角、湘赣鄂等城市群内部短途铁路线热度居前。

      作为京广和沪昆高铁线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如今,“江城F4”已形成“两小时高铁圈”。越来越多像秦向南一样的年轻人成为四城“交换生”。

      当日益密集完善的高铁网连接城市,处于地理C位的江西、湖北、湖南“中三角”也加快向文旅高地跃迁的步伐。眼下,南昌、武汉、长沙、岳阳推出“交换周末旅游计划”,围绕“地标打卡、美食寻味、文化溯源”等主题,向游客推荐四城游玩攻略和出游优惠政策。如“赣鄂湘红色记忆之旅”串联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长沙橘子洲头、岳阳平江起义旧址,带领游客重温革命历史;“江湖风味专线”聚焦南昌拌粉、武汉热干面、长沙臭豆腐、岳阳虾饼等地域美食,打造“舌尖上的长江中游”。

      相融:中部文旅协同发展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节点城市,赣鄂湘三省在打造长江文旅品牌IP、积极讲好长江文化故事方面早有布局。2022年,赣鄂湘三省推出长江中游三省旅游一卡通,覆盖三省300余家景区,其中包括滕王阁、黄鹤楼、东江湖、桃花源、崀山、炎帝陵等景点,推动赣鄂湘旅游一体化迈入新阶段。

      在文旅融合创新的道路上,赣鄂湘三省亦是互动频频。从去年“武汉长沙CP”“南昌长沙CP”官宣,到今年“江城F4”出道,城市通过互联,逐步打破地域界限,实现区域文旅资源互通、客源互送与品牌共建。

      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朋友圈”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故事在长江两岸上演,中部文旅的更多合作也将次第展开。

      杨希勤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