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萍乡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侯艺松 实习生胡嘉莲) “感谢你们帮我成功维权!”近日,萍乡市工伤职工李萍专程来到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向工作人员表达谢意。今年3月,因六级工伤赔偿问题与用人单位协商无果的李萍来到仲裁院求助,仅用一个月时间便通过调解协议获赔19万元。
据了解,李萍2021年入职当地某包装公司,2024年6月在作业中右手受伤致残。尽管多次与公司沟通赔偿事宜,但始终未获回应。仲裁院受理案件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机制。仲裁员通过多次协商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赔偿款已全部支付到位。
“原以为维权程序复杂漫长,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李萍感慨道。这起案例正是萍乡市优化劳动仲裁服务的典型缩影。该市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伤职工等特殊群体建立快速维权机制,2024年已受理特殊群体案件426件,为483名劳动者追偿1166万元,调解成功率84.5%。
萍乡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专职仲裁员刘一兆介绍,当地推出三项创新举措:一是简化流程,对特殊群体实行优先受理、快速审理;二是推行“维权+就业”“维权+法援”联动机制;三是推广“智慧仲裁”线上平台,实现“不见面”维权服务。
“我们正着力打造‘一站式’维权服务体系,”刘一兆表示,“既要让劳动者维权更便捷,也要通过多元化解机制降低维权成本。”目前,该市劳动仲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明显缩短,线上调解占比有了提升,特殊群体维权效率显著提高。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