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资溪县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

坐上悬崖动车看风景


 大江网   2025-05-14 10:06:00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倪鹏飞 作者:郭钦 钟海华
[浏览字号: ]

      一声笛响,动车缓缓驶出,顺着海拔约1000米的悬崖峭壁攀爬而上。透过车窗,峡谷、森林、云海,峭壁上傲然盛开的杜鹃花……依次呈现在游客眼前。“哇,真美啊!”大家纷纷举起手机,用镜头记录眼前的美景。福建游客朱女士对着镜头感叹:“我到退休的年纪还能有机会近距离看悬崖上的美景,很刺激,真好。”

      这场魔法体验,正是来自资溪县大觉山景区的新项目——悬崖动车。

    悬崖动车行驶在大觉山的悬崖峭壁上。(大觉山景区供图)

      悬崖动车项目是科技与生态的完美融合,它全长13.14公里,线路大多在海拔较高处,超三分之一线路紧贴悬崖。悬崖动车穿行在群峰间,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游览体验,更让大觉山景区变身新网红。自今年年初开通以来,悬崖动车项目游客量达18.47万人次,“五一”假期吸引超5万人次打卡。

      资溪县森林覆盖率达87.7%,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近年来,资溪县依托优质生态资源,不断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体验,聚力发展生态旅游,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其中,通过“悬崖动车+峡谷漂流”的动静结合模式,打造覆盖全龄层、全时段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今年“五一”假期,大觉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1.57万人次,同比增长5.3%。

      5月1日10时左右,大觉山景区装备寄存区已排起长龙,游客们换上救生衣、头盔,手持水枪水瓢整装待发。漂流起点处,五颜六色的皮筏艇鱼贯入水,游客们刚接触冰凉的溪水便引发阵阵惊呼。随着皮筏艇顺流而下,急弯处浪花飞溅,皮筏艇剧烈颠簸,游客们紧抓安全绳,体验清凉刺激的“水上过山车”。漂到水流平缓区,游客们便拿出早已备好的水枪水瓢开启打水仗模式,陌生游客相互泼水,清凉的水花在空中绽放,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间。“早就听说这个远近闻名的峡谷漂流,这次趁着‘五一’假期和家人一起来体验,感觉很开心。”游客黄宇对景区赞叹不已。

      峡谷漂流是大觉山的传统旅游项目,素有“亚洲第一漂”的美称。如今,老项目有了新变化。“从今年开始,皮筏艇由原来的双人艇升级为四人艇,大大缩短了游客的排队时间。”大觉山旅游景区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戢党如介绍,河道沿途有工作人员站岗,随时为游客保驾护航。大觉山峡谷漂流以其险峻的地形和沿途秀美的风光而闻名,全长3.6公里的河道设计巧妙,激流与平缓区交替,既满足年轻人对惊险的追求,也为亲子家庭提供戏水赏景的悠然时光。清澈见底的溪水中,成群小鱼穿梭,成为旅程的灵动点缀。据了解,4月25日,今年的大觉山漂流正式开漂,次日,景区内“五一”假期的500间客房即被全部预订。

      悬崖动车是大觉山继峡谷漂流之后的又一精品旅游项目,被称为“越野版复兴号”。每列车共6节车厢,可同时乘坐56人,日最大运载量为2.5万人。

      “列车前方到站——蝶恋花站……”正午时分,伴随着悠扬的播报声,悬崖动车缓缓驶入站台,游客们踱步至位于大觉山景区海拔千米之上、悬挂于峭壁的站台,与身后苍翠的青山合影。来自陕西的游客胡凯靠着站台的护栏,面向大山,伸出双臂,张大嘴巴贪婪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太好了,有甜味。”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游玩体验,“有史以来最不费腿的一次登山体验”“坐着就能赏景,中途还有停靠站,可以走出车厢打卡,非常适合亲子游玩”“通往霍格沃茨的列车”“在办公室缺的氧,在山里全部补回来”……今年4月,大觉山悬崖动车以215.1万的热度列抖音热点榜第八位。

      戢党如告诉记者,悬崖动车沿线建有5个站点,未来将配套双飞蝴蝶、彩荡桥、凌空二级滑索、悬崖蹦极等12个子项目,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游玩体验乐趣。

      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近年来,资溪县一直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同题共答。2010年打造的“亚洲第一漂”峡谷漂流项目,严格遵循河道原始地貌;2024年交付的悬崖动车采用纯电驱动,零碳零污染,是“两山”转化的经典产品。2024年10月,大觉山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全国首张“5A级零碳景区”证书。

      郭钦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海华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