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确保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来电(图)

本报记者走进南昌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见证春节假期里的法治守护


 大江网   2025-02-06 10:20:52 来源:大江网-新法治报 编辑:张文静 作者:吴强
[浏览字号: ]

      2月4日,立春后的南昌街头,人们在户外暖阳里乐享春光,城市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在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新法治报记者走进了南昌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律师依然坚守在12348热线的一头——这里没有暂停键,只有永不掉线的法治守护。

      ◎文/图 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吴强

    律师接听服务热线

      “大过年的,给你们点赞”

      “别着急,您慢慢说。”江西志龙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鑫接听电话,声音温和,电话那头传来了一名中年女性焦急的声音:“大过年的,楼上邻居漏水下来,我该找谁?”

      胡鑫头戴耳麦,一边敲击着键盘记录,一边轻声安抚:“您是自建房还是商品房?如果小区没有物业,可以向派出所或者社区求助进行协商,协商记录也可以作为将来起诉的一个证据。”胡鑫详细解释了维权流程,通话结束时,对方连声道谢:“大过年的,你们还在上班,给你们点赞。”

      一通电话刚结束,胡鑫刚拿起水杯,“嘀嘀嘀”的提示音再次响起,她只能匆忙地放下水杯,按下了接听键。

      “现在手上只有欠条,如何起诉人家还钱?”“我想跟丈夫离婚,财产该如何划分?”此起彼伏的通话声中,每个问题都在考验着法律人的专业与温度。

      同样坚守岗位的还有北京市京师(南昌)律师事务所律师熊扬杰,他刚为一名市民理清离婚财产分割的法律路径,转头又为一名市民解答关于彩礼退还的疑惑。由于情况复杂且对方是老人,熊扬杰主动提出联系当地法律援助中心,通过调取信息,一字一句地把地址和电话提供给对方。挂断电话后,他揉了揉太阳穴,向记者苦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能帮一点是一点。”

      记者注意到,为了保证热线来电不因占线等情况遗漏,热线系统会自动记录这些号码,等待值班律师空闲时进行回拨,确保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来电。

      据了解,南昌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自2016年8月22日开通运行以来,作为我省全面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首批试点,整合了律师代理、公证事务、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功能,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一站通”“一线通”“一网通”。而南昌市承担了全省25%的热线接听量,工单数量一直位居全省第一,并实现了热线平台365天全时段人工法律咨询服务覆盖。

      新春守候的法治温度

      早在春节假期的前一个月,胡鑫和熊扬杰就接到了春节假期排班表,他们告诉记者,为了让外地律师能回家过个好年,一般春节的排班主要由南昌市本地律师自愿参与。

      熊扬杰表示:“我就是南昌本地人,所以每次春节排班,我都主动报名,作为律师也理应有这种公益担当。”

      “平时我们有8个座席负责接听解答来电人法律咨询问题,春节期间缩减到2人值班,但完全可以保证热线畅通。”熊扬杰坦言,他们除了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有时候还要通过心理疏导为市民解决各种情感和生活问题。

      “热线接进来就是一种信任,我们不可能因为对方不是法律咨询而挂掉电话,通过言语疏导,也可以为对方提供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希望。”熊扬杰曾经接到过一通电话,一名女士因为与老公吵架,在电话里哭得厉害,遇到这种家事纠纷没有涉及具体的法律问题,他也一直疏导对方情绪,直至电话那头的女士最终平静下来,说了一声:“谢谢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记者了解到,春节8天假期,南昌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安排16名律师轮班,接听咨询385件,胡鑫和熊扬杰的最后一班春节岗也接听了几十起咨询。

      两人的接听日志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相关事项:农民工讨薪、夫妻婚姻纠纷、物业服务纠纷……熊扬杰翻到其中一页,指了指某个案例:“这个张先生,我就能记住他的声音,经常拨打我们的热线,他就是觉得律师的解答比网上的信息靠谱。”

      采访结束时,值班室的窗外暮色渐浓,霓虹开始在洪城街头流转,两名值班律师的最后一班岗仍在继续,耳麦那端或许正有人握紧电话,等待着一声声带着法治温度的新春守候。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