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村晚’!”近年来,乡土文化活动“村晚”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展示乡村文化自信和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极大增强了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春节期间,一场精彩纷呈、好戏连台的“村晚”就在上饶市余干县重洲村“亮相”。

观看“村晚”的村民。余显宗摄
现场“热” “村晚”好戏连台
1月29日下午,随着激昂高亢的开场鼓《精忠报国》响起,“春到万家·余干村晚”之2025重洲村第九届迎新春联欢汇演在上饶市余干县重洲文化活动中心欢乐上演。
演出在开场鼓《精忠报国》中拉开序幕,定下了忠诚爱国、报效国家的主旋律。《少年中国说》的朗诵慷慨激昂、催人奋进,令人热血澎湃。《双脚踏上幸福路》再次唱出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整场文艺晚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舞蹈、独唱、对唱、合唱、笛子独奏、二胡、古筝、戏曲、小品、武术、朗诵、魔术、书法等31个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村民和周边民众前来观看。整场村晚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并进行了网络同步直播,用传乡音、唱乡情、舞乡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展现了新农村新风貌,呈现了乡村文明新风尚。
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观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家人坐在一起,尽享快乐。
“能够把‘村晚’搞起来,真的非常不容易,也让我们这些回家的年轻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年味。”长期在外工作的重洲村民余少青感慨道。
幕后“忙” 多方汇力排好戏
完成一台乡村“村晚”并不容易,需要凝聚各方财力、物力还有文艺人才。重洲村晚总导演余国烙被亲切地称为“草先生”,他把大量时间奉献给了“村晚”,从“村晚”的经费筹备到节目征选,都绞尽脑汁,但看到乡亲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重洲的“村晚”舞台上,像余国烙这样积极的村民还有不少。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余黛仙连续主持了九届“村晚”,也被乡亲们称为村晚“台柱子”。除夕当天,在外地做节目的余黛仙,演出结束后马不停蹄赶回家乡主持“村晚”。她端庄大气又不失幽默的主持风格,深受乡亲们的喜欢。
重洲村晚副总指挥余泽英虽然长期在外工作,但心系家乡,为了办好“村晚”,特地提前回到家乡,指导村民将节目办好。
大学生村官本林作为重洲东湾村文明实践员,也积极支持“村晚”的举办,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一台晚会,更是一场乡亲们的聚会。他表示:“这让我多了一个窗口去了解村民,为村里的文明建设奉献微薄力量。”
据悉,重洲“村晚”自2012年创办以来,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班子,从节目采集到遴选、从策划到彩排、从舞台到幕后,都有严密的流程和分工。
此次活动由余干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余干县委宣传部和余干县文化广电旅游局、余干县石口镇政府、湖滨村委会、东湾村委会、重洲公益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是余干县“四季村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余干县人民献上了一场极具特色的新春文化盛宴。该场晚会还为“爱心单位”“爱心人士”颁奖,并给来观看演出的村民送上共计350份礼品。
此外,在第九届“村晚”筹备之际,重洲村青年成立了重洲公益协会,将“村晚”作为协会的一个“爱心项目”,以便给乡亲们增添年味儿。今后,该协会还将围绕村里的各项事情,开展更多公益事业。
日子“火” 唱响文化新活力
一场水乡“村晚”,展示了重洲村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蓬勃气象,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浓郁的乡村文化氛围。重洲“村晚”已经成了干越文化的一张名片。
“‘村晚’的举办,不仅增强了乡村文化自信,助推乡村经济的稳步发展,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余干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以此为契机,把“村晚”办成连接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文化桥梁,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带来更多福祉。
余显宗、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文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