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走出国门的烟花造梦师


 大江网   2025-01-10 10:45:29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张文静 作者:付楚彬
[浏览字号: ]

      □ 付楚彬

      在上栗传统烟花制作省级非遗传承人秦斌武的记忆里,有个有趣的瞬间。2016年12月,他曾随萍乡市代表团前往印尼雅加达开展“一带一路”花炮产业经贸促进推介会活动,推介上栗花炮。那天,当夜幕降临,秦斌武化身烟花造梦师,率领专业焰火燃放团队,将烟花艺术表演与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精妙结合,为雅加达的居民带来了一场中西结合的美学盛宴。绚丽的烟花于夜幕中尽情绽放,许多居民纷纷前来询问:“这样美丽的烟花表演,今天是国王的生日吗?”

      雅加达人民对上栗烟花的肯定,让秦斌武想了很多。他感动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天然追求,更坚定了要让上栗烟花惊艳世界的决心。

    金坪烟花燃放。受访者供图

      在上栗县桐木镇,有一座叫马岭的山。山上布满六百多幢大大小小的生产车间和仓库,它们根据不同的生产步骤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再以整洁的柏油小路连接。统一的浅蓝色顶棚,因日照和使用时间长短形成了色差,若站在高处看,就像一条条涓涓流动的小河,汇聚在一起,这便是秦斌武创办的金坪烟花制造有限公司。

      2018年,“金坪烟花”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萍乡市花炮行业首家被认定为“国字号”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的产品也多次参加国内烟花燃放高水平的比赛并频频获奖。而秦斌武本人,在2021年被认定为上栗传统烟花制作省级非遗传承人。

      花炮是烟花、鞭炮的统称。过去,上栗人,甚至萍乡人都习惯将鞭炮称之为“爆竹”,方言中更是将放鞭炮说作“打爆竹”。上栗花炮始于唐,盛于宋,繁荣于清。上栗县作为“爆竹祖师”李畋的故乡,被称为中国爆竹生产的发祥地。据《昭萍志略》记载:到了明末清初,上栗的“正鞭”“八扣”就已经远销南洋,驰名中外。如今上栗县生产的烟花爆竹产品更是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0多年来,“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传统仪式感未变,看见朵朵烟花在天空中绽放便对美发出惊叹的人们,也一直都在。跨越十数个世纪,花炮制作技艺始终在上栗这片土地上传承发展,历久弥新。

      1966年出生在上栗县桐木镇荆坪村的秦斌武,自然也是在花炮伴随下长大的。他真正走上烟花制作生产这条道路,是在1984年的秋天。高考落榜后,他通过考试成为一名乡镇企业后备干部,后又被挑选至江西省轻化技校学习化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迷恋上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化工工艺。化工工艺也为他带来了更多花炮研究方面的灵感,美丽的烟花从此在他心中扎了根,他决心要将传统花炮文化的发展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事业,让更多的人看见更美的上栗烟花。于是他提出去桐木出口花炮厂工作。

      从那以后,秦斌武投身烟花制作工艺不只是兴趣,更是为了心中的一份使命感。

      他初进车间,从最脏最累的工种干起,熟悉了花炮生产的各个流程。成为专业的研发人员后,学习过的化工技能得到充分发挥,厂里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他便第一时间积极申请并学以致用,每当研发产品有了新进展,他便被成就感填满。秦斌武深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常向浏阳、醴陵甚至日本等国内外优势烟花工坊、企业学习。

      20世纪80年代,上栗桐木出口花炮厂的出口业务量达30万美金。如今,金坪烟花的出口业务量已逾2000万美金,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等国家,占全公司业务的90%以上。

      出口业务量为何如此大幅增长?重视产品创意。公司设立技术部门专攻药物的配方和新产品的研制,一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超过300万元。秦斌武深知,药物的配方是烟花制作的灵魂,这也是上栗烟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了满足海外市场的火热需求,秦斌武和他的团队每年都会开发出200多个新产品投放市场,其中包括高空礼花、地面盆花等标新立异的系列品种。

      秦斌武团队还乐于和世界各地的客户深入交流创意想法,尊重买家提出的各种新兴创意。一方面,引进更先进的机械化生产设备,用以大批量生产能够满足日常燃放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客户定制的工艺品烟花,药物的配比和工艺设计很需要巧思,就以人工把关制作,而这,正是传统烟花制作技艺需要赓续传承的原因,也是代表性传承人坚持保护烟花制作技艺的美好初心。

      天空是画布,也是舞台。

      金坪烟花的“蓝色小河”依旧涓涓流淌。在秦斌武的构想里,下一步,可以和更专业前沿的烟花燃放团队达成合作,以烟花燃放艺术表演的形式,将延续了千年的“中国式浪漫”带到世界更远的地方。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