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赣鄱黄金水道”智能航运试点建设赋能产业集聚 沿江沿河发展将迎来新机遇


 大江网   2025-01-08 11:11:21 来源: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张文静 作者:谢梦丽
[浏览字号: ]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报道:改变传统人工巡查,流域全部实现电子化巡查,对航道运行状态实行动态监测。如今,在信江高航道范围内,形成了电子化巡航与实船巡航相结合的航标维护管养新模式,航道状态由“静态采集”向“动态感知”变革,建成全方位航道运行动态感知系统,逐步实现航道管养“看得见、听得到、走着用、坐着管”。智慧航道在信江流域的试点成功,是江西推进赣鄱黄金水道智能航运发展的生动写照。

      重振“赣鄱黄金水道” “一纵两横十支”

    电子航道图

      一张电子航道图、一个数据中心、航道运行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的“112工程”,为过往船舶提供精准实时航道水情信息和导航服务,不用再为当天货物装载量、通行水域情况而发愁。

      江西,这片水资源丰饶之地,素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美誉,曾经在国家南北水运大通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西境内有2400多条江河,目前通航河流101条,航道总里程5716公里,位列全国内河省份第九位,是水网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运发展优势。然而,随着公路、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水运一度滞后。为推动江西水运高质量发展,江西对标交通强省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出台了《江西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1-2050年)》(以下简称“《规划》”),重振“赣鄱千年黄金水道”。

      《规划》明确提出,将规划航道总里程5805公里,到2035年,基本形成“一纵两横十支”高等级航道网和“两主五重”现代化港口集群,高等级航道覆盖所有设区市,九江也将崛起为通江达海的区域航运中心。

      已形成“一纵两横”高等级航道主骨架

    航道运行管理平台

      志定如磐心愈勇,意坚似铁步无休。江西谋定即动,为推动江西省内河水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领智能航运发展,开辟内河水运发展新空间,为全国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先行探路,2021年印发《推进赣鄱黄金水道智能航运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以“两江两港”为中心,以重大项目为引擎,加快推进“一纵两横”国家高等级航道和现代化港口体系建设。

      “一纵两横十支”高等级航道网的“一纵”,为赣江与赣粤运河(江西段)组成的赣粤通道,“两横”指长江干线江西段及信江与浙赣运河(江西段)组成的浙赣通道,“十支”为袁河、昌江、修河、乐安河、赣江东河、信江西大河、贡江、抚河、博阳河和锦河。目前,“一纵两横”高等级航道主骨架已经形成。

      智能航运多项试点已完成

    通过航道运行管理平台实时获取航道动态信息

      赣鄱黄金水道智能航运发展还提出10项试点任务,包括红光作业区综合枢纽码头一期智能化升级建设、江西省港口集疏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江西省智慧航道建设、江西省智慧船闸建设、江西省智能航运大数据中心建设、江西省智能航运运行调度中心建设、江西省公务船舶智能机务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江西省内河航运安全监管系统、完善江西水上应急救援系统、江西省航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试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据省高航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全省智慧航道、船闸112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智慧航道覆盖231公里信江航道,电子航道图覆盖全省高等级航道共818.4公里;智慧船闸信江试点建设已基本完成,赣江、袁河、昌江智慧船闸依托项目有序推进。目前,信江试点航段及船闸实现了监测感知、设施智能、运行集控、服务智慧,大幅提高了航道、船闸的运行维护效率,使航道、船闸管理更加高效智能。

      并且,江西818.4公里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无缝接入“长江e+”APP,实现干支联动,提供“一张图”对外服务模式;船闸过闸APP“赣航通”已完成开发成功并试运行,为船民提供便捷过闸新体验;成功推广“船E行”APP应用,实现了全省在营港口企业注册使用的全覆盖。如今,服务对象仅需要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电子航道图查询、船闸过闸线上申报和港口岸电便捷化使用等操作,智慧航运服务得到全面升级。

      全省航道运行管理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也已基本建设完成,试点船舶“VITS”船载终端安装完成,试点公务船舶智能机务系统搭载完成,水路运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也已完成升级改造。港区5G网络,是红光港智能化试点建设的重要成果,红光港通过堆场装卸设备远程操控系统,已基本具备吊装操作的远程自动化的能力。

      截至目前,江西省智慧航道、航道公共服务平台、内河航运安全监管、公务船舶智能机务管理系统等多项建设任务均已顺利完成;红光码头智能化升级、江西省智慧船闸、智能航运运调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

      这些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不仅提升了江西省水运智能化水平,也为交通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沿江沿河产业集聚 发展迎来新机遇

    现场维护上报

      那么,水运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会对江西省产业升级改造将带来怎样的变革呢?

      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英看来,近年来,江西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引领全省工业加速转型升级,目前已形成有色金属、石化、建材、食品、纺织、钢铁、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信息、医药、汽车制造、光伏等“千亿产业”,产业发展所需的煤炭、金属矿石、石油及制品、钢铁、建材、商品汽车、集装箱等原材料或产品的运输,均对水运具有较强的需求,但目前受航道及港口条件的制约,部分地区、部分货类的水运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刘英还指出,江西省有色、稀有金属和稀土资源较为丰富,能源、大宗矿产资源较为稀缺,钢铁、电力、建材、石化、有色冶金等产业发展和生活所需的大量煤炭、金属矿石、石油和天然气等物资需要依靠外部调入,对外依存度高。随着内河水运条件不断完善,依托大能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内河水运对大宗货源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在全省大宗货物运输中的市场份额也会不断提高。

      此外,刘英表示,随着港航条件逐步改善,内河水运对优化沿江沿河营商环境、吸引沿江沿河产业集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比如九江港吸引了理文造纸、九江钢厂等众多企业沿江布局,有效促进了沿江地区和鄱阳湖周边地区产业快速发展,湖口县从经济小县一跃而成为九江市经济大县。南昌港吸引了益海嘉里、海螺水泥等众多企业沿江布局,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等现代化、专业化码头的建成投产有效促进了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等园区发展,加速了南昌沿江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刘英信心十足地说道:“随着高等级航道网和现代化港口体系逐步完善,江西省内河水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水运综合效益将逐步显现,未来必将迎接新机遇。”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