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全国产粮大县永丰加快冬修水利步伐夯实丰收基础——

小水源托起“大粮仓”


 大江网   2024-12-04 16:07:13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刘薇 作者:童梦宁
[浏览字号: ]

      头年修水利,来年底气足。从塘堰到沟渠,清淤疏浚、堤防培厚、库容扩容、田间节水管道建设……永丰县一项项小水源工程建设按下“快进键”,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来年粮食增产丰收夯实基础。

      永丰县拥有59万亩基本农田,早稻、晚稻种植面积达90万亩,年产粮食7亿斤,是全国产粮大县之一,农业灌溉用水主要依赖遍布各乡镇的1475座山塘等小水源。2021年起,永丰县聚焦短板,将小水源保障能力提升列入民生工程核心要务。截至目前,该县整治山塘457座,新增蓄水能力300万立方米,总库容突破2459.21万立方米,有效保障6.2万亩农田灌溉,让小水源托起“大粮仓”,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烂泥塘变身“聚宝盆”

      11月30日,永丰县乡间田野暖阳高照,鹿冈乡火田水库工程改扩建项目施工现场,数十台机械设备有条不紊地作业,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工程项目负责人白波介绍,入冬后,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体施工人员抢工期、赶进度,目前已完成大坝、输水和泄水建筑物、抬田挡墙及土方等主体工程,整体工程进度达95%左右,预计12月中旬可全面完工,确保明年开春后正式投入使用。

      永丰县水利局工程师刘克武表示,火田水库原本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小型山塘,改造升级后,库容将由原来的近10万立方米提升至101万立方米,跃升为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养殖等多重功能的小(Ⅰ)型水库,有效灌溉下游近2000亩农田,辐射周边逾2万亩水稻、蔬菜、白茶等农作物,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据了解,往年枯水季节,火田山塘经常陷入缺水困境,2022年曾遭受干旱,下游数千亩稻田、菜地歉收,有的甚至绝收,令种植户们十分心痛。

      如今,火田山塘变身火田水库,让鹿冈乡及周边乡镇的农民兴奋不已。张清良等种粮大户、吴知君等种菜大户感慨:再也不用为抗旱防汛发愁了。

      在2023年底前成功整治368座山塘的基础上,永丰县今年又加大力度,投入7000余万元,整治89座山塘,其中,将火田、红星两座山塘分别改扩建为小(Ⅰ)型、小(Ⅱ)型水库。因供水需求涉及种粮面积大、人口众多等因素,火田水库工程科学扩容10倍,可彻底提高工程蓄水能力、灌溉能力和防洪能力。

      目前,87座山塘整治工程已接近尾声,明年春季投入使用后,将彻底改变往日烂泥塘面貌,摇身变成“聚宝盆”,为农业灌溉提供有力支撑。

      节水管道打通田间“肠梗阻”

      病险山塘治愈了,源头水得到了保障,但田间灌溉并非一定有保障。

      山塘整治前,遍布田间的支渠、毛渠、斗渠等灌溉配套渠系蜿蜒而行,因年久失修,屡屡淤塞或渗漏,导致灌区骨干渠道与田间末端沟渠衔接不畅,最终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增产增收的又一个堵点。

      为有效发挥整治后的小水源功效,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彻底解决田间灌排“肠梗阻”问题,自2023年以来,永丰县全面启动灌区节水管道建设工程,将源头水、渠系水、田间水串联、并网,“三水”同治,使“望天田”变为“沃土粮仓”。截至当前,该县结合实际,采取箱涵、泵站、低压管道等节水方式灌溉,使灌溉用水顺畅越渠穿田,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据初步统计,该县仅铺设的节水管道达4.3万米,有效覆盖2.56万亩农田,确保农田不减产,农民不减收。

      此外,永丰县创新河(湖)长制,设置村组级别的河(湖)长,形成省、市、县、乡、村、组六级河(湖)长管护体系,压实责任,精准调水、及时蓄水、高效配水,有效缓解灌区上下游、近尾端用水矛盾,化解水事纠纷。

      永丰县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江志新表示,该县将继续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让小水源滋润乡间田野,浸润农民心田。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梦宁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