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江西省会曾四易其地
抗战期间,因南昌沦陷,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先后迁至吉安、泰和、宁都三地,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省政府终于回到南昌,其中经历了6年时间。
据《江西抗日战争史》记载,1939年3月17日,日军主力军团分3路向南昌发动总进攻,南昌岌岌可危。时任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此时正在外地参加军事会议,当晚12时赶回南昌,决定将省会从南昌迁往吉安,吉安便成为江西短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国民党江西省政府集体搬到吉安后,却发现吉安为赣江中游的重要城市,目标大,容易引起敌人注意。且地势平坦,赣江水位较深,敌人容易沿水路、陆路进攻,所以,在吉安待了不到1个月,就于1939年4月开始陆续迁往泰和,临时政府设在今天玉华山脚下的上田黄岗白水自然村。
泰和县位于江西中南部,吉泰盆地南部,地处罗霄、武夷山脉的山麓交汇地带,呈东西长、南北窄的形状,总地势是东部和西部高。这种地形地貌,首先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种植,为居民生活提供物资保障。其次,由于有大片山地,在战争期间形成了一道天然防御屏障,敌人难以发动大规模的机械化进攻,飞机在侦查和空袭时必须保持一定高度,不敢擅自低空投弹和扫射,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泰和因此担起抗战时期江西临时省会的历史重任。
成为临时省会后,泰和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近60平方公里,增加近3倍。据《泰和县志》记载,1940年江西省建设厅迁到泰和后,立即着手对泰和县城和郊区进行初步统一布局,对街道建设作了统一规划,把泰和县城建设划分为事业区、农业区、商业区及道路交通四部分。但由于财力困难,1944年下半年各项建设基本停止。就这样,泰和县成为江西临时省会,一直持续到1945年初。
1944年10月,由于日寇窜扰渐紧,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后来又迁往宁都青塘。1945年1月,江西省政府、省警察总队撤至兴国,后又转往青塘,宁都继而成为抗战时期江西的临时省会。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迁移到宁都青塘的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组成接收团,于8月18日进入南昌,接管了设在城里的南昌、新建两县伪政权,伪南昌县县长朱方隅、伪新建县县长胡薰后被枪决,大快人心。自此,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迁回南昌。(根据张颖文章改编)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