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婚礼上一位特殊的“证婚人” 十年公益路 点亮了他们的“人生之光”


 大江网   2024-11-07 17:01:13 来源: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张文静 作者:肖立宇
[浏览字号: ]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肖立宇报道:近日,一场温馨的婚礼在众人的见证下缓缓展开。王江华,作为这场婚礼的证婚人,站在舞台的边缘,满眼欣慰地注视着台上新人交换着真挚的誓言。

      “能见证他们的幸福时刻,仿佛看见曾经播撒的爱心种子,如今已绽放出绚丽夺目的花朵。”站在台上,王江华充满喜悦和满足。这不是他第一次以特殊的身份出席,但每一次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助学助老助残。十年来,他为130余名困境大学生点亮了希望之灯。开展公益活动已达30次,惠及人数超过600人。他也因此当选2024年第三季度“南昌好人”。

      人生大事他不介意公开自己的经历

      “当我决定步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刻,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邀请王总作为我的证婚人。”熊子超话语间没有丝毫犹疑,“我并不介意公开自己曾受资助的经历,反而觉得在这样重要的日子,能有这样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人见证我的幸福,具有特别的意义。”

      2018年,正值大学二年级的熊子超因母亲重病手术,家中积蓄一空且背负巨额债务,在这个艰难时刻,王江华与基金会迅速响应,亲自上门了解详情,并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王总和基金会的帮助,这份恩情永远都会记在心间。”

      “王总和基金会的帮助远不止于经济层面。”熊子超回忆道。王江华不仅关心他的学业,还时常与他促膝长谈,规划未来的人生道路,就像一个“大家长”。这种全方位的帮助,让熊子超深刻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希望。

      熊子超只是众多受益者中的缩影。在南昌洪达江华助学基金会的帮助下,众多困境学子得以改写命运。章立华和章旅华两兄弟,在基金会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并在洪达集团就业;汤小玲在基金会的资助下完成了大学学业,并顺利考上了研究生;陈博能则被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录取,就读博士研究生……在王江华的资助下,众多困境学子得以完成学业,走上人生的新旅程。

      王江华坚信,真正的慈善是心灵的滋养和成长的陪伴。在他的帮助下,许多孩子不仅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更在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上取得显著进步。

    王江华在婚礼现场发言

      一次自驾游踏上公益路

      王江华告诉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他的公益之路始于2014年的一次西藏自驾游。途中,他偶遇一群赤脚凉鞋、衣衫褴褛步行上学的孩子,这一幕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王江华深感震撼,随即与同行伙伴商议,共同成立江西洪达皮卡俱乐部,以此作为起点,开启了助学之路。

      当时王江华便带领团队走访了西藏芒康县的多所小学,亲眼目睹了当地教育资源的匮乏与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迅速行动,捐出8万元,为这些学校配备急需的教育器材和生活物资,开启了助学的第一次善举。

      从此王江华的公益脚步从未停歇。2015年7月,他将爱心助学活动开展到了内蒙古,对赤峰实验小学捐赠了9万元现金及3万元的文体教育用品,进一步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随着公益活动的不断深入,王江华意识到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公益活动的重要性。于是,在2016年12月31日,他带领皮卡俱乐部成员正式成立了南昌洪达江华助学基金会,从此更加专业、高效地投身各类社会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与希望。

    探访困难学子

      扶贫济困助残超600

      王江华不仅专注于助学,还通过走进敬老院关怀老人、走访因病致贫的家庭、等多种方式,为困境学子、老人及残障人士送去了温暖与希望。他牵头举办的慈善公益活动已达30次,资助金额累计超过600万元,惠及人数超过600人。

      然而,公益之路并非坦途。在资助过程中,王江华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有人质疑他的动机,有人不理解他的行为,甚至有人嘲笑他的“傻气”。但王江华始终坚定信念,用实际行动回应这些质疑和嘲笑。他说:“公益事业就是我每天要做的事,我的快乐来自于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坚持下去,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

    走进敬老院

      众人拾材火焰高“接力棒”在继续

      在王江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助学队伍中来。洪达集团副总经理祝爱珍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她不仅自己积极参与助学活动,还成为了基金会理事会的副理事长,为基金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祝爱珍感慨道:“对于资助的学生王江华总是有求必应,被这种付出所感召便加入其中,我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成就感。”

      许多曾受资助的学子在步入社会后,也选择回馈这份爱心。熊子超便是其中积极一员。如今,他已经成为基金会的一名志愿者,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参与公益活动,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积极心态。

      王江华表示,未来他将继续致力于公益事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说:“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坚持下去,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我们要有这种信念,哪怕是20年、30年。那个时候,我们平凡的人生将不再平凡!”

      记者手记:细微之处见大爱

      王江华公益慈善之路,没有大规模、大手笔的轰动,却凭借精准、细致的“授人以渔”理念,默默照亮了无数困境学子和困难家庭的前行之路。每一次探访、每一次倾心交谈,都如同春风化雨,无声却深刻地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田。他亲力亲为,不仅为学生提供经济援助,更重视成长教育和心理疏导,亲自规划人生目标,以细腻关怀助力他们全面发展。王江华的实践证明了,小范围、深层次的慈善行动同样能激发出强大的社会正能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