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滥用远光灯致人死亡,司机被判担一半责任


 大江网   2024-08-09 10:31:38 来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公号 编辑:章峰 作者:
[浏览字号: ]

      8月5日下午

      #司机滥用远光灯致人死亡承担半责#

      冲上微博热搜

      引发大量网友跟帖

      热议远光灯的危害

      汽车远光灯的光线强烈刺眼,在会车、近距离跟车时,会对其他车辆驾驶人造成视觉障碍,甚至瞬间致盲。道路交通法规中对如何使用远光灯有明确的规定,相关新闻报道、事故案例也曾多次引发舆论关注。但在实际生活中,滥用远光灯的情况仍十分普遍。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王晟瑶:

      2022年10月份,史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沿镇江丹徒区某路行驶,与对向一辆由朱某驾驶、在道路中间偏右侧的小型轿车相遇。受朱某轿车远光灯的影响,史某驾驶电动车撞上了停靠在路侧的重型货车尾部,史某受伤,车辆损坏。

      朱某认为他与史某没有发生碰撞,看到史某倒地后,没有停留和报警就离开了现场。后来有路人经过报警,可史某最终因抢救无效在第二天死亡。

      史某的家人将开远光的的朱某、停放货车的苏某及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一并告上法庭,索赔死亡赔偿金等共计138万。朱某承认当晚开车时一直开着远光灯,在距离史某约50米时,看见他距离货车大概有10米。

      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王晟瑶:

      被告朱某明知前方有大货车停放,且已经目视受害人驾驶的电动车迎面行驶,依然开着远光灯,并且开车的速度在50码。

      朱某驾车在道路中间靠右侧行驶,并非紧靠右侧行驶,其行为违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事故发生后,也应当预见到自己开启远光灯行驶很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但其放任损害结果,没有及时停车报警,其行为不仅违反法律规定,更不符合公序良俗。由此,法院认定朱某承担50%的责任。

      此外,苏某驾驶的货车临时停靠在路边,没有打开警示灯和其他照明,车辆也缺少防撞装置和反光贴,属于违法停车,需承担40%的责任。史某自身没有尽到安全注意义务,承担10%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朱某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赔偿67万,苏某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赔偿57万元。

      汽车灯光可以说是行车途中的“通用语言”,可以给道路上其他驾驶人“传递信息”。

      南京公交交警三大队民警刘宁:

      在比较黑,其他辅助光源不强的情况下,要打开近光灯、示廓灯或者警示灯,让别人意识到你的车辆的存在。比如行车遇到雾天的情况,需要把雾灯打开;晚间行车需要把示廓灯打开。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者没有中心线的道路上,机动车遇相对方向来车时,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应当使用近光灯。机动车在夜间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者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应当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此外,机动车在夜间没有路灯、照明不良等情况下行驶,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但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得使用远光灯。

      南京公交交警三大队民警刘宁: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在开车时接受别人的光源,一般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后方的车辆,尤其是后车打开远光灯,自己车辆的左右两侧后视镜上出现两块白色的团区,就是盲区。还有一个光源来自正前方,前方150米左右会出现一个盲区。

      交警建议,开车时受对向车辆远光灯影响视线时,可交替切换远近光灯示意对方关闭远光灯,若对方没有任何回应,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打开右转向灯靠边停车,待对方驶过后在正常行驶。若被后车远光灯影响视线,可打开右转向灯靠右行驶或靠边停车,让后车先行。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