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靖安采访,没想到这个“白云深处”的山区小县,平安建设竟取得如此丰硕成果。
十年来公众安全感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连续多年获评平安江西建设示范县,获评首届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2023年度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先进县(市、区)……平安建设的金字招牌,正被靖安越擦越亮。
平安是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靖安缘何成为百姓宜居宜业的乐土,其平安建设有何秘诀?带着疑问,记者近日深入当地采访。
矛盾纠纷巧化解——问题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有问题,第一时间找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是当地百姓的普遍共识。
今年6月初,多批农民工来到该中心,反映某旅游项目开发商欠薪问题,该中心综合受理服务台受理后,及时联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派专人到中心进行调解。
原来,该项目建成后,因开发商资金紧张,无力支付工程款及近百名农民工工资共计400多万元,进而引发多批农民工和班组长反复上访。
“该纠纷涉及人员众多,金额较大,一旦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参与调解的县信访局局长茅义芳倍感压力。包括她在内的调解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两轮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共识:项目开发商5年内分15次付清欠款。第一笔20万元已于6月中旬发放到位。
人民群众关切处,就是政法工作着力点。然而,群众反映诉求多地跑、化解矛盾纠纷质效不高、社会矛盾风险易上行等问题,曾是该县政法工作难点痛点。为更加便捷高效、依法专业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在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和县委政法委指导下,2022年7月,靖安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应运而生。
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中心整合县委政法委、县信访局、县人民法院等41个单位和11个乡镇资源,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做到“只进一扇门,解纷万家事”。
今年以来,该中心受理矛盾纠纷394起,化解343起;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责任单位参评率均为100%,群众满意率95.45%,一次性化解率97.67%。
网格管理有阵地——百姓的事情就近办、办得快、能办好
乔迁新居,本应该是一件大喜事,然而对于靖安县东方社区靖园小区业主甘女士来说,一度是她的心病。
原来,这个于2021年交付的小区靠近河流,每逢暴雨涨水,河水就渗漏进小区地下停车场,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加之小区公共基础设施较少,且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导致业主不满。“部分业主拒交物业费,物业也消极服务,小区管理陷入恶性循环,业主纷纷到社区反映情况。”甘女士说。
2023年1月,矛盾化解迎来转机。东方社区设立网格党群服务站,成立由网格员组成的工作专班,对靖园小区矛盾纠纷进行调解。涉事双方坐在一起沟通交流,政府职能部门派专人参与并提出解决办法,很快化解了矛盾。
如今,靖园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更换了新的物业公司,居民关心的地下停车场渗水问题也已有了解决方案,正在加紧施工。“物业和业主关系越来越融洽,大家主动交纳物业费,小区入住率不断提高。”甘女士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近年来,该县探索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将城区7个社区划分为48个网格的基础上,采取利用社区管理用房、盘活公产房、租赁社会用房等形式,建立覆盖整个城区的网格党群服务站39个,县委指派44名县直单位科级干部担任网格书记,各单位安排56名网格助理员、48名专职网格员常驻网格,打造成满足网格日常办公、群众议事、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的便民服务阵地。
“群众的事情纷繁复杂,有的甚至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之前社区工作人员总是拿着材料四处跑,力气花了不少,但问题很难解决。”靖安县社区党工委书记方兴对工作的改变深有感触,“如今,社区吹哨、部门报到,依托网格党群服务站,群众各种事项就近办、专人办,矛盾纠纷少了,群众笑容多了。”
心理服务促平安——“和谐心理靖安生活”品牌持续叫响
今年5月,初二学生小邓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求助,想要缓和与母亲的紧张关系。中心老师彭启桂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及时会同社会心理服务协会志愿者一道进行入户指导。经过7次耐心沟通,小邓和母亲重归于好。
围绕打造“和谐心理靖安生活”品牌,靖安在宜春市率先启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投入500多万元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配强专业队伍,面向全县机关干部和人民群众提供心理评估、压力疏导、危机干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等服务,每年参与超3万人次。
在靖安,经常能看到一支志愿者队伍走街串巷、服务群众的身影。这就是由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及志愿者等150余人组成的向日葵社会心理服务总队。
居住在中源乡的涂某某,曾因参与电信诈骗被判缓刑。他认为自己身份有了污点,难以面对亲朋好友,对生活失去信心。今年3月,向日葵社会心理服务总队到当地开展志愿服务时,了解到涂某某的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调整心态,重拾生活信心。如今涂某某已找到工作,回归了社会。
该县优质的社会心理服务,赢得上级部门充分肯定。“和谐心理靖安生活”项目荣获“首届江西省文明实践社会化志愿服务项目(二类)”项目,相关案例被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评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典型优秀案例。
彭启林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晨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