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暑期强体质,推荐这样练


 大江网   2024-07-30 11:15:54 来源:健康中国 编辑:倪鹏飞 作者:
[浏览字号: ]

      运动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不仅能帮助儿童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而且能避免脂肪肝、肥胖等的发生。

      暑假期间,很多家长想让孩子通过运动增强体质,但不知该从何处入手。本期我们就来为家长支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坚持科学合理运动。

      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运动方式,常见的适合儿童的运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1 跑步

      跑步是一项锻炼耐力的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增强体能,还能提高心肺功能和免疫力。

      2 篮球

      篮球常涉及弹跳等动作,能刺激骨骼生长,促进儿童骨骼发育,还有助于儿童身体协调能力、快速反应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打篮球的过程中,儿童可以提升自身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缓解学习压力和紧张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 足球

      足球可以调动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促使心肺功能、耐力以及协调性等能力有效提升,对超重、肥胖儿童的体重控制具有正向影响。

      4 乒乓球

      运动负荷适宜,内容简单,还可以提高眼球调节能力,缓解眼部疲劳,帮助预防近视。

      5 羽毛球

      羽毛球是一项全身运动,是集力量、速度、柔韧、耐力和身体协调性等多方面能力于一体的体育项目,能提高儿童上肢精细动作能力、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打羽毛球还能有效缓解儿童青少年的视觉疲劳,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6 健美操

      健美操具有较高的健身与健美的价值,动作简单,实用性较强,不仅可以让身体更加健康,身材更加健美,也能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对于一些肥胖儿童来说,长期科学地参与健美操运动,会有明显的减肥效果,可以改善外在形象和精神面貌,提升气质。

      7 跳绳

      跳绳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肌肉灵活性,对于儿童骨骼生长有积极作用。在跳绳过程中,身体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特别是每次跳跃着地时,这种反作用力会传递到骨骼上,刺激骨骼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从而促进骨骼发育。

      8 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是一种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运动,属于有氧运动,它不仅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而且有利于锻炼协调、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因其舞姿丰富多样,不受场地、人数限制,符合儿童健身的需求,能够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塑造形体的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有3天进行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增强体质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持之以恒,才能有效果。

      体育锻炼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量要逐渐增加。过快增加运动强度,会导致血乳酸堆积,引起疼痛,甚至出现骨骼肌溶解,影响肾脏功能。孩子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

      避免韧带损伤,在锻炼或比赛时要做到以下几点: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穿戴合适鞋袜,佩戴防护用具;确保场地设施无安全隐患;避免过度训练和疲劳参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篮球比赛较为激烈,对体能要求较高,为预防运动损伤,进行体能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打篮球时,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与指间关节发生损伤的概率相对较大。针对这些特点,在体能训练中,要重点进行上述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

      足球运动损伤主要集中于膝关节、踝关节、大腿和小腿等部位。对此,要提升速度、力量、灵敏、平衡、柔韧和心肺功能等身体素质,尤其是要加强下肢膝关节、踝关节和腿部肌肉力量的练习。通过身体素质的提升,来适应比赛时间较长、对抗性较强的特点,减少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

      羽毛球运动中,应改善外部环境,确保运动场地安全,没有明显的障碍物和危险区域;儿童青少年要了解运动损伤的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例如,适当热身、控制好运动强度和频率等;可以使用保护装备,如护膝、护肘、护踝等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还应加强对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战术策略,更有效地进行运动。

      如果孩子想体验滑冰等体育运动,应有专业的教练指导,并佩戴好保护装备,如护膝、头盔、护臂等。

      跑步应选择在田径场或地面平坦的场地,避免因运动场地不平而摔倒或扭伤踝关节。跑步前可先做热身运动,佩戴好护膝、护踝。如果运动中出现疼痛或者外伤,应立即停止运动,患肢制动、冷敷,及时去骨科就诊。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