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何处能觅清凉?连日来,记者在南昌实地走访发现,除了绿荫集中的公园、傍晚的赣江两岸,多个地铁站纳凉点也非常受公众欢迎。
南昌地铁站内设置的纳凉区
胜利路地下商城也成为纳凉好去处
经典纳凉地 公园、街角绿荫下享清凉
7月19日午后,烈日下的南昌街头,路上行人并不多,而南昌市八一公园内,成群的市民正在树荫下乘凉聊天。
公园内的湖心亭,不少老人坐在连廊处,有人聊天,有人下棋。“这段时间好热,公园里要稍微凉快一点,这里有树木,也有湖!”68岁的刘大爷家住环湖路,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来到八一公园休憩,也能碰到不少街坊邻居,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偶尔一阵清风拂过,水面泛起涟漪,大家在谈笑中感受这抹清凉。
实际上,八一公园、人民公园及水观音亭等城市公园,一直以来就是南昌夏日的经典纳凉地。南昌八一大桥下,也是纳凉老人的聚集地,因为腾空而起的引桥挡住了夏日的骄阳,形成桥下一大片阴凉地,而且这里的风比较大,堪称“天然电风扇”。市民熊大妈是附近豫章路的居民,她说,夏天来八一大桥下乘凉,早就习以为常,最近一般到了下午4时左右,会跟邻居结伴来此地。
除此之外,南昌市庐山南大道、福州路、子固路、豫章路等地段,被称为林荫大道,路旁的大树形成“握手”廊道,给道路撑起一把“遮阳伞”。记者从南昌市园林绿化部门获悉,除了老牌的“林荫大道”,一批新路也正在培育阶段,南昌丰和中大道、凤凰中大道等地栽种了大批树木,等到绿树成荫,届时南昌夏日的“清凉路”又会增加不少。
新款纳凉地 地铁站等地下空间受欢迎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在夏日的南昌,一批新纳凉点已经上线。
进入7月,南昌地铁在28个邻近居民集中区的站点开设了纳凉区,深受好评,也成为南昌夏日纳凉“新秀”。7月19日下午,步入位于南昌地铁3号线江铃站内,可以看到一条宽敞明亮的走廊中精心布置的纳凉区。这里不仅配备了舒适的座椅供市民休憩,还贴心地设置了儿童游乐区,各式各样的玩具让孩子们在清凉中嬉戏玩乐。更为周到的是,这里还设有储物柜,让前来纳凉的市民能够井然有序地存放随身物品,享受无忧的避暑时光。前来纳凉的大都是附近的居民,他们纷纷在午后或傍晚时分,与家人朋友一同前来小憩片刻。
“我们这个纳凉区每天下午2时以后,前来纳凉的人便开始络绎不绝。而另一个高峰时段则是晚上6时以后,许多人吃完晚饭就会带着孩子来这里乘凉。”江铃地铁站工作人员介绍。
“我们都是这附近的居民,前几天从视频平台上看到大家对这里的评价很高,说这里很凉快,适合避暑。于是,今天下午我们就相约来到这里了。这里环境好,空间也宽敞。”市民王奶奶满脸笑意地分享着她的感受。
不仅是本地的市民,很多外地游客也对地铁纳凉点赞不绝口。一名从上海来南昌看演唱会的游客说道:“南昌的地铁纳凉点很人性化,尤其是在这么炎热的天气里,为游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晒出了纳凉点的照片,有人评论道:“地铁纳凉点不仅凉爽,还很有文化氛围,点赞!”还有人提议,希望这种纳凉点的设置能够在更多城市推广,让更多人受益。
除了地铁站,位于南昌市胜利路的地下商城,也是不少附近居民的纳凉好去处,大家表示,里面空间大,舒适又凉快。
人气聚集地 夏夜的江边晚风带来清凉
如果说地铁站的纳凉点适合白天打卡,那么赣江两岸则是晚上消暑的好去处。7月19日晚上8时许,赣江边的长天广场便呈现出一番热闹的景象。白天的酷热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赣江边轻轻拂过的凉爽晚风,很多市民前来寻觅一丝清凉与宁静。大家或三五成群,携带着便携的桌椅与精致的茶具,在江边闲聊;或一家几口,家长陪着孩子在广场上嬉戏,享受亲子之乐。此外,广场上还可见到随着悠扬旋律翩翩起舞的老年朋友,他们身姿矫健,活力满满;篮球场上,少年们挥洒汗水,展现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更有沿江夜跑的运动爱好者,用脚步丈量着城市的夜色。
走访中,市民还分享了一处傍晚纳凉新去处——沿着秋水广场往绿地双子塔散步,非常凉快。秋水广场喷泉的一侧,散步的行人走累了,便倚靠在栏杆上,感受着迎面吹来的江风;双子塔高楼下,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一江两岸变幻的霓虹灯,也为这夏夜增添了几分色彩。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实习生柯莺莺 陈慧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