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强 玉林市陆川县中医院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临床中肠癌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肠癌,很多肠癌患者在病发早期没有明显不适的症状,当出现明显不适时,很多患者都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但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在病发初期也会有一些不适的情况,只是被人们忽略了而已。为了提高大家对肠癌的警惕性,本文聊一聊当出现哪些症状时,人们需要警惕肠癌?
一、若出现这4个症状,需警惕肠癌
80%的肠癌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极易被人们忽略,但是早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异常情况,所以一旦有以下症状,就要注意了。
(一)常常便血
便血是肠癌最早也是最常见的症状,因为它与痔疮很像,常被病人混淆。痔疮患者便血时的颜色是鲜红色,而且不会和粪便混在一起,一般都是在便后排出来。肠癌便血颜色比较深,一般会和大便混在一起,呈现暗红色或者柏油色大便的情况。
(二)腹部疼痛,存在包块
临床中有些肠癌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排气后疼痛消失。也有些患者可能会在右中腹位置摸到硬块,并且伴有腹痛、消瘦等症状,这都需要患者及时就医检查。
(三)排便习惯的改变
在肠癌早期,患者的排便习惯会出现明显的改变,可能以前每天排便1次,现在有时一天排便3~4次,有时几天才排便1次。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持续出现黏液便或脓血便的情况。而且粪便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变细,有沟槽等。
(四)全身性症状
随着肿瘤的发展,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贫血,同时也会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劳累等症状。
二、肠癌的诱发因素
(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日常生活中,如果存在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酗酒、喜欢吃肉、喜欢重口味和腌制食品等情况时,都有可能诱发肠癌。
(二)久坐不动
多项研究显示,久坐不动、缺乏锻炼会引起肠道蠕动变慢,从而增加肠癌的患病风险。
(三)肥胖
临床资料表明,50岁以下人群中,早发性肠癌与肥胖密切相关。特别是腹部脂肪可导致身体慢性炎症,并诱发癌症。
(四)其他要素
肠癌的发生与吸烟、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有一定的关系。
三、肠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肛门指检
在肠癌的检查中,最简单的检查方式就是肛门指检,通常被用于直肠癌的诊断,在检查过程中使用一次性无菌手套,在患者肛门插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直肠癌。
(二)影像学检查
肠癌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CT和核磁共振,通过这两种影像学检查,能有效诊断患者的肠壁是否存在不规律增厚或者强化的情况,以此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肠癌。
(三)肠镜检查
对于肠癌而言,肠镜检查是最为直观的检查方式,在检查中将肠镜插入患者的病灶位置,并进行活检,查明病理,进行肠癌的有效诊断。
四、如何预防肠癌
(一)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日常饮食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偏食肉类、精米细面,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C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新长出来的苜蓿、蒲公英、败酱草、马齿苋、槐花等野菜,可谓是预防大肠癌的“良药”。
(二)及早筛查
如果患有结肠、直肠慢性炎症,如溃疡性大肠炎、大肠息肉、克罗恩病等,应积极治疗。近期出现进行性消瘦和大便习惯改变的患者,也应该尽早进行相关的检查,以尽早发现问题。如果发现结肠或者直肠肿瘤,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并且要定期复查。
(三)适当地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适当的身体锻炼,不仅要保证肠道的营养,还要保证肠道的活动能力。要想让肠道活跃起来,就要多做运动,让肠道运动起来,让粪便在身体里停留的时间缩短,减少身体中这些“垃圾”对肠壁的影响。
(四)保持愉快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学会自我调整情绪,给内心的各种负面因素如压抑、焦虑、愤怒、不满等找到宣泄的途径,让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情绪。
(五)定期体检
WHO建议年龄在45~74岁的人群,应该每隔2年做一次大便隐血试验;4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每五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建议每隔1到2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总而言之,及时了解肠癌前期的四点症状,采取积极的检查措施,能有效提升肠癌的诊断率。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