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流脑严重吗?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控?北京疾控发布提醒


 大江网   2024-07-04 15:36:06 来源:北京市疾控中心 编辑:章峰 作者:巨云鹏
[浏览字号: ]

      流脑严重吗?如何防控?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脑隐性感染率高,人群感染后仅约1%出现典型临床症状。普通型流脑如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则预后良好;暴发型流脑病死率较高;婴幼儿及老年人预后较差。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

      什么是流脑

      流脑的全称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奈瑟菌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分为A、B、C、Y、W135等12个血清群,血清群间没有持久的交叉免疫。冬春季节是我国流脑的发病高峰,全年均可出现散发病例。

      流脑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脑主要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产生的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的,因病原体的外界生存能力较弱,间接传播的机会很少。但密切接触,比如同睡、拥抱、亲吻、哺乳等,易导致2 岁以下婴幼儿发病。

      流脑有哪些症状

      流脑的隐性感染率高,60% ~ 70%为无症状带菌者,约30%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黏膜出血症状,仅约1%为典型流脑病人。

      感染流脑后最初表现为低热、咽痛等类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随后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部分患者出现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出现循环衰竭、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昏迷、颅内压升高、脑疝等症状,常危及生命。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流脑

      通过接种疫苗,我国流脑发病率已降至较低水平。流脑的传染性比流感弱得多,可通过接种疫苗,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预防性服药,等等,有效防控流脑。

      按预防接种人员提示,及时接种流脑疫苗。

      尽量不带儿童到拥挤的环境,尤其是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应遮住口鼻。

      均衡饮食,避免吸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以增强抵抗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也应定时开窗通风。

      密切接触过流脑患者的人,应按医务人员建议进行预防性服药。

      流脑疫苗有哪些种类

      我国的免疫规划流脑疫苗有A群流脑多糖疫苗和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是免费接种的。

      非免疫规划疫苗有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是知情自愿接种的。

      您了解流脑疫苗的接种禁忌吗

      不同的流脑疫苗的接种禁忌有所不同。以下情形所有流脑疫苗都不应接种。

      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或先前接种该疫苗过敏者,不应接种。

      患有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不应接种。

      中度或重症的急性疾病患者,无论是否发热,均不应接种。

      出国旅行、留学或工作等,需要接种流脑疫苗吗

      到流脑流行的地区或正在暴发流脑疫情的地区旅行、留学或工作的人群,出发前应接种流脑疫苗,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等国家要求需接种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者方可入境。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