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南昌市青山湖区青年夜校为青年“赋能充电”


 大江网   2024-06-20 15:40:00 来源:大江网 编辑:肖文忠 作者:安 迪
[浏览字号: ]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安 迪)“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夜宵哪有夜校香”“不是培训班上不起,而是夜校更有性价比”一时间,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夜校”成为新宠,在年轻人中盛行开来。走,上“夜校”去,成为一场终身学习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共青团南昌市青山湖区委盘活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青创空间等公益阵地,打造“家门口就能上的夜校”,在青年群体中火热“出圈”。

      “电商运营、抖音怎么吸粉,可以教教吗?”“我喜欢传统的饰品制作,可以安排吗?”“有吉他、古筝、古琴这些音乐艺术课程吗?”……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共青团南昌市青山湖区委通过“悦动青山湖”媒体平台发布青年夜校调查问卷,广泛收集针对青年夜校参加动机、课程偏好、时间要求等意见建议300余条,精准摸清青年“点单式”需求,“照方抓药”开设优质课程,推出月度课程表,帮助青年赋能充电、拓宽“朋友圈”,让夜校成为青年的潮流。

      夜晚的江西流量经济基地灯火通明,主播们正在忙碌直播带货,而旁边的青年之家聚集起了一群年轻人,正在认真学习小白电商技巧、精细化运营、流量涨粉等知识。“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电商运营知识,还能更直接地观看主播带货,详细了解从选品到直播再到售后的全过程,我还做了好几页纸的笔记呢,掌握了不少干货。”某企业青年王小艺边翻看自己做的笔记边说。

      “大家来闻一闻,这几款咖啡豆的香气有什么不同?”学员们在老师的咖啡机旁围成一团,红脸蛋儿咖啡主理人齐成正在给大家讲述咖啡豆的种类及咖啡的制作、萃取、拉花技巧。随后,学员们按照老师的分享,体验手冲咖啡的制作过程,现学现用,在欢声笑语中制作出一杯自己的专属咖啡。

      在青山湖区699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蜂巢”党群服务中心,非遗“无底托仿点翠”传承人孙敏老师和助理正抱着一大箱东西跑过来,迎接她的是早早等候在这里的学员们。“敏儿老师,你看,我特意换了旗袍过来,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要有仪式感”“今天我要为我女儿做一个精致的发卡”“老师,你今天又带来了什么传统服饰呀?待会我要穿出来拍张美美的照片”在学员们的期待中,非遗课程开课了。听完老师的介绍和展示,学员们也开始一线一串,一穿一绕地开始做起了缠花蜻蜓。

      傍晚6:00,看书人渐渐散去,年轻人也火热登场,“夜生活”开始啦。“吉他、架子鼓、古筝、古琴……500元10—12节课,我和同事们都抢到了,而且就在公司隔壁,下班就可以过来了,便宜又方便,小时候没好好学的才艺,现在慢慢‘报复式’的补回来。”年轻小伙林景介绍。在衷琴局“青年夜校”,不仅有艺术类课程,又有书法、茶艺等传统文化课程,调酒、收纳等实用课程,还有心理学、诵读、鉴赏等素质提升类课程以及桥牌、八锦缎等特色小众课程多达70种,可以满足当下成年人各种兴趣爱好的提升需求。五花八门的“潮课”,高性价比的学费,颇有水准的教师,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前来。

      青山湖区“青年夜校”的出现,成为“仰卧起坐”青年回血新方式。自开课以来,不仅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平台,更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青年的热烈追捧,活动吸引了700余名青年踊跃报名参与。“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让‘青年之家’成为青年的聚集地,让青年在‘夜校’炫出时髦夜生活。我们将持续做好动态跟踪,进一步精准聚焦青年的需求,确保师资、课程质量过硬,源源不断地为广大青年奉上精彩的文化大餐,让青年充电学艺有‘知’有味,让‘青年夜校’更有‘烟火气’,为青山湖发展注入新活力。”共青团南昌市青山湖区委书记钟颢表示。丰富的内涵、灵活的时间、走心的价格,青山湖区青年夜校逐步成为青年人赋能充电的首选项,也让青年们在这座城市找到归属感。(青山湖区 供图)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