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这片古樟林,为何引得驻华使节纷纷点赞


 大江网   2024-06-20 14:39:04 来源:当代江西 编辑:陈笑笑 作者:
[浏览字号: ]

      “牛田古樟林沿乌江两岸绵延10里,有樟树10000余棵,800年以上的有1400多棵,牛田古樟林的美,美在面积之广、古樟之多、树龄之长、长势之茂……在全国实为罕见。”

      幽幽古樟林,跨越千年仍青苍。近日,来赣参加“2024战略传播论坛”的部分驻华使节走进乐安县牛田镇,一睹千年古樟林的别样风采。

      尼泊尔、希腊、格林纳达、印度尼西亚、赞比亚、波黑、古巴等国的驻华使节,在聆听千年古樟林的故事后,直呼:“这里太美了!”

      牛田古樟林的美,美在面积之广、古樟之多、树龄之长、长势之茂……今天,在江西乃至全国,若要找出最大古樟林,乌江之畔的牛田古樟林当之无愧。

      这里,千年古樟,绵延十里,百鸟栖居,好似“奇幻森林”;这里,远离喧嚣,吸引万人驻足,在斑驳的树荫下亲水、观鸟、跑步、“森”呼吸……是人们向往的“快乐胜地心安家园”。

      当这片“宝藏”资源得以发掘,大家的朋友圈被这一片“大美樟林”刷屏时,我们不禁思考:这片古樟林为何能完整保存至今?为何引得游人纷至沓来?

      一

      十里香樟,千年守护。

      明代理学家董燧“斩白马立村规护古樟”;水南村义务守林“父子兵”……自古以来,当地人就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着这片古樟林,人们尊崇它们、保护它们,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篇章。

      一千多年前,虽然这里人口不多,但族人立下了严规:一是所种之树是村庄风水树,任何人不得砍伐,若有违反,罚米5石,猪1头,摆酒3日;二是即使树枝枯死,也不得砍拾,违者也得罚;三是严加护树,若洪水侵蚀岸边,有影响树之生长,必须及时砌坎,所需劳力,每户有责。

      原来,地处乌江沿岸的水南村,历史上连年遭遇水患,为了保护村庄,先民们便在乌江两岸种植大量樟树,并把保护樟树林的举措写进了村里丁、余等姓的族谱,还制定了专门的村规民约。

      在水南村族谱上,记载着许多护林轶事:有村民进入樟树林砍柴被带至祠堂打屁股;有义务守林“父子兵”村民丁隆近义务守林20年,倒在了护林路上,其儿子丁年祥接过接力棒。

      “保护古樟林,是我们水南村一代又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水南村村民丁乃衢说道,以前只要有村民砍伐樟树,便会被拉到宗祠受族规处罚,保护古樟林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村规民约传承至今。现在每天护林员都会来巡逻,并通过电子设备监测樟树状况。

      “曾经就有不少制作香精、香料的商家觊觎这片古樟林,找到村民理事会,每棵出价三四万元。不过来者都吃了闭门羹。”水南村党支部书记丁啼王介绍。

      如今,乐安县林业部门将十里古樟林全部列入国家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从2004年开始就对500年以上树龄的古樟进行挂牌保护,并规划设定了古樟群落保护区。

      二

      古樟树群,世所罕见。

      “没有地上跑的,只有天上飞的。”林中的枝头上,白鹭、百灵等100多种鸟类嬉戏。漫步在石板铺就、蜿蜒曲折的林间小道,亲近这片古人精心呵护1000余年的“宝藏胜地”,抚摸它,感受它,遐思无限,流连忘返。

      古樟莽莽榛榛,树冠遮天蔽日,每一棵古樟都有它独特的形态和韵味。游客必打卡的“三仙樟”,从不同角度观看,它则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人站在旁边拍照打卡,组成“仙”字;从另一面看又似“爱心”形状,所以被当地人称为“三仙樟”或“爱心樟”,其树龄已超过1200年,围径达10米,需要七八个成年人才能将它抱住。

      探寻在古樟林中,最突出的感觉,一是树“大”,二是树“多”。

      究竟有多大?这片古樟林沿乌江两岸绵延10里,与流坑古村相依相伴,有樟树10000余棵,占地1100多亩,形成密集的古樟群落有10余片,而大部分树龄在200年至800年之间,800年以上的有1400多棵,数百年甚或上千年,古樟林与江河、村庄、田园相依相存。

      牛田古樟林面积之广,古樟之多,树龄之长,在全国实为罕见,于2016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评为“中国第一古樟林”。如今,这片古樟林已成为远近文明的生态地标、文化地标,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探秘。

      三

      千年古樟,焕发新生。

      投资2.98亿元的十里乌江幸福河湖工程基本完工;投资9000余万元的古樟林保护及活化利用主体工程已完工……去年以来,乐安县在圆满承办抚州市“文旅大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了流坑古村和古樟树林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品牌创建和宣传营销等,开启了全县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牛田古樟林景区也被赋予“新玩法”。

      前不久,一场“炫彩青春”江西古村跑赛事在古樟树林鸣枪开跑,一支主要由省内20所高校莘莘学子组成的“青春队”,穿越在8公里的古樟林斑驳的光影里,挥洒青春的激情,此次赛事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1.2亿。

      流坑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詹海群介绍说,串联起“千古第一村”流坑古村和牛田古樟林两个独有的文旅资源,打造十里乌江“最美赛道”,去年10月底以来,成功举办了“流坑半程马拉松”“流坑村跑”首届挑战赛和“江西古村跑”等系列赛事活动,高效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这也是推进流坑—古樟林景区升级提质的有效举措。

      在古樟林特产集市区,10多家村民的“百味”商铺整齐排列,摊位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有非遗文创产品乐安蛋雕、竹衣工艺、御造葫芦等等,还有状元鱼、手剥笋、豆腐乳等当地特色美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参观、选购、品尝。

      “去年年底举办的‘乐安流坑半程马拉松’首届挑战赛,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2000余名选手参赛,活动期间为集市带来了近5万元的营业额。”水南村党支部书记丁啼王说道。

      如今,每逢周末、节假日来牛田古樟林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樟林的保护更有信心了。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的不只是游客,还有每年接踵而至的“写生大军”。“这次学校组织了40人来写生。这里古色古香,处处都是风景,真是写生的好地方。”正在古樟树林写生的学生贺韵琪说。

      “我们与省内各大高校开展合作,省外也有许多学生来此写生,全年累计超过5万人次。这不仅直接创造了上千万元的旅游收入,而且带动了村里的餐饮、零售等消费,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詹海群说,接下来,牛田古樟林景区还将把旅游、文化、健身等要素相结合,突出“乡情”“野趣”“自在跑游”,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参与进来。

      从古樟林里踱步而出,乌江两岸连绵的古樟群落,秀梢摇翠,枝繁叶茂,夹拥着一脉江流,这片千年古樟林正“青春”。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