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热门场馆“一票难求”!年轻人爱上“打卡”千年文明


 大江网   2024-05-17 10:26:00 来源:新华社 编辑:章峰 作者:
[浏览字号: ]

      “文博热”持续升温,逛博物馆、游遗址公园成为旅游新时尚。今年“五一”假日期间,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热门场馆“一票难求”,丰富多彩的展览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博物馆、遗址公园等已被众多年轻游客列入城市打卡清单中。

      从文旅部门获悉,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西安市文博单位接待游客约154.5万人次,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同比增长5.52%,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同比增长4.11%;太原市文物景区、文博场馆接待游客70.58万人次,其中,太原市文物局直属文物景区、文博场馆接待游客64.30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加14.93万人次,增长30.24%……随着观展人数的增加,青睐博物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博物馆的科技范、互动性不断吸引年轻人

      据2023年携程相关数据显示,预订博物馆门票的客群年龄中,00后仅次于80后、90后排名第三。各年龄段人群,00后同比增长最为显著,00后文博游订单数同比增长8.2倍,而90后群体增长4.4倍。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河南洛阳博物馆馆长李文初认为,这是因为博物馆不断创新探索,用青春语言讲好文物故事。

      与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方式相比,现在的博物馆开始注重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让文物焕发新生。从湖北省博物馆首次展出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主人“喜”的3D复原头像,到山西北齐壁画博物馆的乐师们再现壁画《夫妇宴饮图》中的古乐演奏场景,再到跟随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重走漕运之旅的全息投影……博物馆正在以崭新的面貌与公众见面。

      如今,博物馆不仅“颜值”越来越高,同时还拓展着线上线下的产品供给。开发数字IP,开展各种互动活动,开发各类文创产品让游客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拍摄纪录片,参与文博类综艺……近年来,花样翻新的文物与博物馆叙事方式不断出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了,走进百姓生活,走进年轻人的“备忘录”。

      同时,“文博热”也折射出当今人们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许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是为了感受历史与文化的魅力,给自己和家人加一顿精神上的“营养餐”。

      行业专家分析,80后高占比反映出亲子文博游成为当下新趋势,喜爱逛博物馆的80后这一代,带领子女迈进博物馆的大门,而这种对历史文化的喜爱也将代际传承。

      “博物馆热,与当下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长密不可分。”天津博物馆党委书记于健表示,年轻人观展正逐渐从参观向参与转变,从游览向深入研学转变,对博物展览的广度、深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如此,文博游品质化、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游客对博物馆的体验、研学、娱乐需求不断提升。”

      “文博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随着“文博热”的兴起,文旅和经济也随之迎来了一次深度融合,以文博机构为载体带动的夜游经济、汉服旅拍、非遗研学等“新中式”旅游迎来消费热潮。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4月以来,“汉服妆造”搜索量同比增长136%。西安、洛阳等街头,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在博物馆、遗址公园等景区打卡拍照,摩肩接踵间皆是“贵妃”,文博景区附近不少商铺以汉服妆造店为主。不少民宿或酒店,顺势推出旅拍服务,吸引更多年轻人预定入住。

      博物馆夜游项目作为文旅一体化的新鲜血液,正逐渐成为夜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和“夜经济”两者看似不相关,却在沉浸式业态的营业方式影响下巧妙碰撞,实现了融合。如上海试点博物馆夜游项目,国家博物馆在暑假每周日延长开放时间至晚9点,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等。

      今年3月,河南安阳推出“大邑商·夜安阳”博物馆夜游活动。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等六个场馆全部推出夜游项目。围绕“夜游、夜赏、夜娱、夜购、夜食”五大主题,让游客遇见夜安阳,领略三千年大邑商的魅力。

      据统计,“五一”假期,安阳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64.88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179.91%;旅游收入约43.69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81.06%。其中,文创企业营收增加6倍以上,殷墟博物馆单日文创收入突破30万元。

      博物馆夜游活动的成功实践,不仅给观众带来新奇的参与体验,同时对包括交通、购物、餐饮等一系列消费活动起到良好的集聚拉动效应,带动区域夜间经济的整体发展。

      “文博热”既是文化消费需求旺盛的生动缩影,也是强消费信心的积极信号。年轻游客掀起的千年文明打卡热,展现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未来,要继续盘活更多文博机构资源,在文旅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博活动及文创产品。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