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南昌驾培行业引进高科技手段——

真有趣!玩着玩着就学会开车了


 大江网   2024-04-16 10:28:40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黄文静 作者:蔡颖辉
[浏览字号: ]

    驾培学员在体验VR沉浸式教学。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摄

      4月10日,为了解南昌驾驶培训行业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与AI人工智能科技培训驾驶学员的状况,记者探访几家驾校后,发现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传统的学车模式已经被颠覆,驾驶培训的过程变得实用又有趣。

      驾培模拟器让学车变得有趣

      “作为第一次摸方向盘的新手,我要是坐在汽车里肯定会害怕、紧张,但坐在这个VR驾驶舱内,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开车的感觉和驾驶真车一模一样,学习效果非常好。”白云驾校的VR驾培应用中心内,学员小刘说科目二的课程非常轻松,感觉一次就能考过。

      在VR驾培应用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VR智能辅助驾驶培训模拟器,电子屏幕实时提供科目二、科目三所有操作的细致讲解,语音系统会根据学员操作及时提醒细节……可抖动的座椅复制了车辆起停、过减速带时的动感,学员在沉浸式教学中学会驾驶。

      驾驶舱内感觉怎么样?有着10余年驾龄的记者也坐进驾驶舱挑战一次高难度的危险道路场景。

      系上安全带、调整座椅、启动、踩离合器……车速刚提起来,一名“行人”突然从右侧公交车前方跑出,记者刹车不及,将“行人”撞倒。整个驾驶舱也在记者猛踩刹车后发生剧烈晃动,与真正驾驶时急刹车的感觉一样,记者瞬间吓出一身冷汗。

      “较传统驾培而言,这个沉浸式智能学车模式更加突出培养学员安全文明的驾驶意识、观察习惯、危险感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白云驾校校长陈燕说,学员能够沉浸式体验车辆加速、减速、碰撞相应的振动,增加体验感。

      人工智能教练使学员更安心

      除了VR驾驶舱外,南昌市不少驾校在实车操作环节引入了AI人工智能教练,教学过程安全,标准统一,效果良好。

      “滴!请挂挡,慢抬离合……手刹没有松开,已停车!”记者在蓝天驾校科目二训练场内看见,一名学员正在使用AI教练车练习侧方位停车项目。

      与传统的教练车不同,AI教练车配备了多个雷达感应装置,车内有智能辅助系统,会根据路况,下达严谨、精确的指令,为学员提供科目二考试项目的专业指导。

      “我是听说这里学车没有教练,自己坐在车上听从AI发出的指令学习,这种方式对于我这个有点社恐的人来说最合适不过。”江西师范大学学生小方腼腆地告诉记者,学驾驶最怕遇到脾气不好的教练,AI教练就没有这种担心了。

      没有真人教练,能否保障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安全呢?据了解,AI教练车配有主动刹车系统,当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学员未系安全带、车速过快等情况时,车辆便会触发主动刹车系统,及时停车。

      “以往40辆教练车要配40名教练,现在40辆AI教练车只要5名教练,而且教练的工作也相对轻松。”蓝天驾校校长单茂盛介绍,AI教练车不仅安全、学习过程中减少了学生与教练的纠纷,还大大降低了驾校的成本。

      “近年来,南昌市交通运输局在驾培行业着力新科技的引进及应用,鼓励全市驾培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试点应用AI教练车和VR虚拟场景沉浸式教学等新方式。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驾培行业的整体水平,也为学员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南昌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机动车服务科科长戢滨表示,目前全市已有蓝天、白云等6所驾校引进AI机器人教练设备132台,取得显著效果,学员科目二合格率达90%,科目三合格率达86%。“行业主管部门将继续探索智慧、高效、便民、绿色的驾培服务新方式,努力为全省推动驾培行业改革及高质量发展奠定实践基础。”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