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一批“高技能+高学历”人才正在壮大赣鄱工匠队伍

博士教师代表江西参加全国技能大赛


 大江网   2023-09-19 11:03:06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编辑:汤吉宁 作者:章娜
[浏览字号: ]

      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是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的新职业赛项,我省有两名选手参加该项目比赛。其中,有一人是计算机专业的博士,他就是来自江西工业工程职业学院的教师张雯晖。从接触服务机器人技术到走上全国赛场,他只花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从一名教书育人的博士“转型”为新职业的“工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名新晋“技能达人”背后的故事。

    张雯晖

      关注:博士选手在技能大赛中“显身手”

      红色江西,技兴赣鄱。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赛场上,来自江西各行各业的技术达人挥洒汗水,展现绝技。

      张雯晖是江西工业工程职业学院的一名教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在全国技能大赛的赛场上,他参加的项目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这是他首次参加职业技能大赛。9月16日上午,通过抽签,张雯晖抽到第一批上场比赛。在一处3平方米的操作室内,地面上用绿色的标签贴着客房、前台、门禁……该项目的比赛,是让选手们模拟在酒店的相应空间内,服务机器人的调试应用场景。记者注意到,赛场上的操作工具非常简单,分别是一台电脑、一台服务机器人、一套机械臂、一台货柜。张雯晖一边在电脑上输入代码,一边侧身查看服务机器人的设备调试情况,让服务机器人在酒店不同空间内完成不同的事项。

      张雯晖介绍,赛场上主要是考察选手硬件的加装和软件的调试能力,以此优化机器设备的性能,更好地协助服务机器人完成自动化操作。“服务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如酒店、银行以及政务大厅等都会使用该类服务机器人。”张雯晖表示,通过参加这次全国技能大赛,与其他地区的专业人员一同切磋技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自己日后的职业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话:从入行到参加全国比赛不到5个月

      “为了参加此次全国技能大赛,你准备了多长时间呢?”面对这个问题,张雯晖坦言:“实际上,我是今年5月才正式入行的!”

      张雯晖详细讲述了自己走上高技能之路的过程。从江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计算机行业8年的他,感受到了产业的飞速发展,也让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水平还不够。于是他毅然辞职,继续深造,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后又继续考上了博士。博士毕业后,张雯晖回到了江西老家,成为一名教师。同时,他也在自己的技术领域不断耕耘,取得了电子商务师(高级)、程序员(中级)、网络工程师(中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中级)、JavaWeb应用开发种子讲师等技能水平。

      “我的研究方向是软件专业图形图像,这个专业虽然并非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但是两者之间的技术互通性强。”张雯晖介绍,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属于新职业,也是这次全国技能大赛上的新赛项。因为经常与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交流,张雯晖在学校的推荐下报名参加了选拔赛。从5月参加校赛、到萍乡市比赛、再到全省比赛,一路下来,张雯晖以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与全省第一名一起到天津参加全国竞赛。

      “我们是从今年7月开始进入全面集训,每天在实验室里训练10—12个小时,主要是通过网络虚拟设备,模拟练习相关的程序、应用代码等。”张雯晖说,通过集训,磨砺了技艺,提升了实操水平,让他有信心站上全国的赛事舞台,也让他在赛场上能从容不迫,正常发挥技能水平。

      趋势: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加入工匠队伍

      全国技能大赛赛场,是能工巧匠的“对决”,不仅有职工、大中专院校和技校学生,也有来自不同省份的硕士生、博士生参赛。据了解,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参赛选手中,有博士生25人、硕士生546人、本科生1131人。高学历参赛选手多数集中在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领域,这意味着技术技能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对不同学历层次人才技术技能水平提升的需求加大。此次江西选手中就有博士生2人、硕士研究生28人、本科生27人。

      高学历人才走向技能舞台,渐成趋势。在张雯晖看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产业要向高端化转型,必然需要高科技高技术人才队伍,其中有部分工种需要高学历人才,有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基础,进一步磨砺实操水平,才能赶得上产业转型发展的脚步。“所以,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加入工匠的队伍,在高技能舞台上发光发热。我们也应该为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提升技能水平。”张雯晖说,相信“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也将成为江西技能人才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