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下,炊烟袅袅,从江西婺源县篁岭景区的晒秋观景平台望去,晒架上的农作物色彩鲜明,与灰白相间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法国“洋媳妇”米莲娜站在晒台上,端着竹匾上下翻动辣椒,体验晒秋的乐趣。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乡村,没想到初次体验就来到了天花板级别的‘中国最美乡村’!篁岭之行回忆起来全是美好!”米莲娜随时随地拍摄记录着自己在篁岭的游览体验,并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法国媳妇小蹦蹦”上。

▲米莲娜(左)在江西婺源县篁岭景区体验晒秋(8月8日摄)。新华社发
学习中文7年多的米莲娜今年初来到中国生活。她从小就对茶、诗词、中医等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为了能更加“靠近”中国文化,选择留在北京。“我在中国的生活充满了新奇。中国的建筑、风景和美食都非常有特色,让我每天都有美好和新鲜的体验。”米莲娜将自己在中国的生活拍摄记录并发布在社交媒体账号上,不到半年就收获了上万粉丝。
米莲娜想象中的中国乡村“破旧古老”“偏远落后”,但当她一迈进篁岭,立刻被眼前这个古韵悠悠又先进便利的村庄吸引了——徽派建筑错落镶嵌在设计精巧的山水间,宽阔平坦的石板路联通村庄的各个角落,民俗风情依托现代科技变得更加生动……
“我之前只在大城市看到过灯光节,没想到篁岭把传统的民俗巡游与灯光相结合,既保存了以前的传统,又体现了现代科技的魅力。”米莲娜说,篁岭打造的项目凝结了当地的文化精髓和民俗特色,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乡村之美。
除了特色项目让米莲娜眼前一亮,这个乡村的运作模式更令她惊叹。
在篁岭的每一条街道,不论是商贩、民宿店主还是保洁、接待人员,每个工作人员时刻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些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本地村民,随着篁岭景区不断建设与开发,村民们基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开心是从心里流露出来的,而且‘村长’带领着‘村民’谋幸福,一同创造这片山清水秀的安康之地,形成了一个有共识的整体。”米莲娜了解到,篁岭景区的“操盘手”吴向阳建设篁岭的核心思路就在于“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是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景区一景(3月2日摄)。摄影|新华社记者万象
“篁岭从来不是一个老板说了算的地方,在政府支持下,我们搭建平台、选好业态,任由其他业主和村民发挥。”篁岭景区负责人吴向阳说,要尽可能地把本地村民纳入景区的运营之中。2022年,除了景区每年发放给村民的资源使用费外,19户居民有景区工资收入,15户居民有景区服务绩效工资收入,34户居民有餐饮、住宿、超市、旅游客运等旅游创业收入,27户居民有农业种植收入。
数年间,篁岭村从濒临消亡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旅游开发前的3500元提至5万元以上,有的家庭靠参与旅游业甚至年收入上百万元。
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米莲娜发现,“晒秋大妈”江春花在晾晒农作物为游客打造美景之余,还做着自己的小生意,通过种皇菊、做小吃一年增收几万元;“乡村摄影师”曹加祥通过“出片”获得稳定收入的同时,还自行开发了“旅游体验师”的新角色,为景区升级出谋划策以获取报酬;森林探险娱乐项目操作员曹日泉,同时经营着自家的民宿和农家乐……
让米莲娜惊叹的是,中国乡村正逐渐走向世界。以篁岭为例,当地先后举办了两届国际旅游名村村长峰会,并发起成立中国国际旅游名村联盟,吸引了法国巴比松村、荷兰金德代克村、匈牙利鸦石村、浙江安吉鲁家村、陕西咸阳袁家村等国内外近百个旅游名村加入。
目前,篁岭正在向全球招募轮值“村长”,这让米莲娜跃跃欲试,“我也希望有机会成为轮值‘村长’,参与到村庄的建设中,让海外更多人了解这座充满魅力的村庄”。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