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丽人舞段”助力舞剧火爆出圈?


 大江网   2023-05-11 10:43:19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刘薇 作者:韩轩
[浏览字号: ]

      近年来,中国舞剧艺术展现出强大的创作活力,《天路》《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等一大批优秀作品,收获了叫好又叫座的业界评论和市场反馈。近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新时代舞剧创作的实践与探索”专题研讨会在京举办,专家们敏锐地发现,不少剧目中都有“丽人情结”,即唯美的女群舞常常成为出圈舞段。这是传统文化热潮兴起的表现,还是编导们为了出圈有意为之,“丽人舞段”背后应该赋予哪些文化内涵?专家们各抒己见。

      研讨会上,北京市文联特约评论家于平、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党总支书记胡淮北等专家先就“新时代舞剧创作的实践与探索”展开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北京舞蹈出圈的作品越来越多,推出了《只此青绿》《天路》《杨家岭的春天》等舞剧,在京院团、院校培养出的舞蹈人才在各地也推出很多有口碑的作品,如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等,体现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文艺力量。

      “这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我在研究《只此青绿》编导韩真、周莉亚的作品的时候发现的。”于平发现,韩真、周莉亚的舞剧中有一种“丽人情结”,就是着意呈现优美的女性群舞,“从《只此青绿》中的‘青绿腰’,再到《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渔光曲》,她们最新的作品《咏春》,其中也有一段《香云纱》,都是重点打造的丽人舞蹈。”这些女性群舞也成为作品出圈的“密码”,无论是上春晚,还是在网络上转发传播,最有“流量”的就是这些“丽人舞段”。

      其实也不仅周莉亚、韩真的作品有这个特点,很早出圈的《孔子》中有一段《采薇》也是女子群舞,编导佟睿睿的《朱鹮》《大河之源》中都有唯美的女性群舞舞段,河南卫视《唐宫夜宴》也有丰腴的盛唐“丽人”……这些舞段中的“丽人”多数并非推动剧情发展的必需,比如《咏春》中的《香云纱》出现在男主人公妻子去世之后,随即呈现一段带有岭南非遗特色的梦幻舞段。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编剧热衷于此,观众又深爱这些片段,仅仅就是因为它们美吗?

      这个话题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胡淮北觉得,《只此青绿》《孔子》等作品的成功,透露的是文化自信的表达,包括《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舞剧,虽然也有抢眼的女群舞,但它胜在把电影、戏剧等跨界的手法用在舞剧中,表现的是红色主题的故事。至于“丽人舞段”,也不会是照搬就能成功的可复制品,“优秀的舞剧中,带有其剧目本身风格性的动作会很多,那些放在哪个舞剧中都能用的动作,我们俗称的‘水动作’很少,这很影响舞蹈的辨识度。”胡淮北说。

      在于平看来,呈现唯美的观赏效果只是这些舞剧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这些“丽人舞段”虽然可能与剧情的推进并没有强关联,但强化了舞剧主要人物的特征,营造了人物出场的典型环境,但这不是让这部舞剧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成功因素一定是,它能让这部舞剧的主题,在人生境界上上升到一个高度。”于平说,评判一个作品好与不好,并不是看这个舞段能不能出圈,而是在人生格调、人生境界和表意方面是否有高度和深度。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教授武巍峰尤其在意舞蹈背后的立意,他犀利地说:“我们的舞蹈作品不能为了取悦观众,观众是有欣赏眼光的,所以我们要问自己:呈现的美已经是最高状态了吗?这个美背后代表的文化属性是什么?是不是还有可挖掘的空间?”武巍峰说,在传统文化深受百姓喜爱的背景下,舞蹈作品要做的,是呈现与文化内涵深层勾连的美。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