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致癌、伤心、毁大脑!错误的烹饪方式,正在威胁全家健康


 大江网   2023-03-01 09:22:52 来源: CCTV生活圈 编辑:涂本昊 作者:
[浏览字号: ]

      炒菜是家家户户每日都要做的事情,但不恰当的烹饪方式也会对身体产生很多伤害,比如致癌、伤心脏、毁大脑等等。
    如何选择正确的烹饪方式?如何选择合适的食用油?一起来看看~

      01 烹饪中的隐藏“杀手”——油温太高

      很多人炒菜的时候,喜欢等到油热了、冒烟了再放菜,觉得这样炒出来的菜味道好,但其实这样的做法,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

      1. 产生致癌物质

      淀粉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属于 2A 类可致癌物。

      富含蛋白质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杂环胺类化合物,属于强致癌物,可以在体内积累,逐渐降低免疫功能,有几率诱发身体各部位肿瘤。

      脂肪类食物遇到高温,容易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2. 产生反式脂肪酸

      大家都知道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害,但往往只盯着精加工食品,忽视了烹饪过程中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在烹饪时,食用油加热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一般情况下,油冒烟时,油温多在 200℃ 以上。

      在这样的高温下,即使只是短时加热,也可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1)心脏病风险增加
    反式脂肪酸能提高“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动脉硬化和血栓风险。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增加2%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患心脏病风险增加25%。

      2)对大脑功能不利
    反式脂肪酸还被发现可能促使大脑动脉硬化和功能衰退,摄入量大的老人更容易发生阿尔兹海默病,而孩子可能增加学习障碍 。

      3)对婴幼儿发育不利

      母体通过胎盘或母乳将反式脂肪酸传输给婴儿,可能对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02 选对烹饪方式很重要

      烹饪食物时,最好选择蒸、煮、拌的方式进行烹饪,但炒、炸、烤的烹饪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式,也可减少部分危害:

      炒菜

      热锅冷油、大火快炒,不要等到油冒烟再放菜,家中最好有一个能测油温的金属温度计;炒之前还可以先将食物焯水到半熟,减少高温烹饪的时间。

      煎炸食物

      可以先将食物煮熟,缩短炸的时间;还能用挂糊的方式隔绝一些温度;每次都应该用新鲜的油。

      烤制食物

      别用明火炭烤,改用电烤;用锡箔纸将食物包起来,让食物免受到“烟熏火燎”;烧烤的食物可以用葱姜蒜、柠檬汁等腌制,能减少烤肉时杂环胺的产生。

      03 选对适合的食用油也很重要

      食用油里 99% 以上的成分都是脂肪,脂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脂肪酸上。

      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后者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从营养学上讲,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多的油相对更健康。

      不过,不同种类的食用油,也有不同的优点、缺点及烹调建议。

      比如有的油适合凉拌,有的油适合煎炸,有的油不适合高温爆炒,当油温控制在 140℃ 以下时,基本上各种油都是安全的,更高的温度则因油而异。

      7种常见食用油的优缺点和烹调建议?:

    图源:CCTV生活圈

      04 3个炒菜好习惯,全家都受益

      1. 油烟机推荐“早开晚关”

      当油烟肉眼可见时,有害物质已经在大量挥发了,因此油烟机要在开火前就打开。

      而炒完菜后,油烟并不会立马就散去,仍然会有不少悬浮在空气中,扩散并附着在厨房物品上,因此关火后 5 分钟再关油烟机更合适。

      2. 出锅前再放盐

      炒菜时,出锅前放少量盐或酱油,盐分尚未深入到食品内部,但舌头上照样感觉到咸味。

      这样就可以在同样的咸度下减少盐的用量,并且,晚放盐还能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3. 加醋,留住维生素C

      醋是一种酸味调味品,一般只在使用醋溜、糖醋等烹饪手法时才会加。其实,很多菜的烹饪过程中都可以加醋的。

      因为食物中的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基化合物(一种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物质)的形成。而醋不仅可以保护维生素C不被破坏,还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