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有救了,不愁山上的鸡没水喝了。”9月6日,随着洒水车水管中喷涌而出的清水,源源不断注入养鸡场的蓄水池,樟树市经楼镇水溪村方塘村小组养鸡大户吴建军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4万只鸡有水喝了,吴建军开心地喂鸡。本报记者洪怀峰摄
从7月开始,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吴建军的养鸡场用水告急,4万只鸡干渴难耐,奄奄一息,鸡场随时存在倒闭的风险。
为解决养鸡场用水难,吴建军请人在鸡场蓄水坑旁挖抗旱井,试图用地下水来缓解养鸡场的缺水问题,但挖井机的钻头打入土层8米深的时候,遇到了坚硬的岩层,无法穿透,挖井取水的办法失败了。
万般无奈之下,吴建军只好向经楼镇政府求助。接到吴建军的求助电话后,楼镇政府立即行动。
“一定要想办法帮他,吴建军是励志的典型。”经楼镇副镇长费文龙立即和同事赶到吴建军的养鸡场调研,共同商量解决4万只鸡饮水问题。
今年49岁的吴建军育有一儿一女,家庭幸福美满。但在2012年,吴建军刚满9岁的儿子被确诊为脊椎侧弯。这种疾病影响呼吸、心肺功能,严重者还会出现全身瘫痪。为给儿子治病,吴建军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这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
幸运的是,吴建军家的情况被当地政府掌握,2014年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部门的有效帮扶下,吴建军在村里的后背山养鸡,走上了养鸡致富之路,从2015年开始,鸡棚数量逐年增加,从1个增加到目前的18个。近年来,吴建军的养鸡场每年都有4万只鸡以上,年纯收入20多万元。吴建军不仅脱了贫,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致富能手。
令吴建军没有料到的是,今年持续2个多月的高温干旱,让他陷入困境,在烈日烘烤下,养鸡场蓄水池的水蒸发很快,两个蓄水池早已干涸见底。
“如果不能解决4万只鸡饮水问题,这些鸡迟早要被渴死,算上人工、饲料等成本,损失起码过百万元。”吴建军坦言,这会让他一家有返贫的危险。
面对吴建军的难题,费文龙与同事拿出了解决方案。“4万只鸡,18个鸡棚,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仅靠吴建军个人确实没有办法解决,而山上挖井取水失败,我们决定协调洒水车从山下运水上山,倒入养鸡场的蓄水池。”费文龙告诉记者,只要把养鸡场的蓄水池装满,送一次水可以保障鸡场3天的运转。
“咕咕咕……”有了足够的水源,吴建军喜笑颜开,养鸡场内,随着他的呼唤声,一只只恢复活力的黄羽鸡,从山坡上的树林里向他聚拢过来。
“群众有困难、有需要,我们随时都在。”费文龙告诉记者,下一步还会密切关注吴建军的养鸡场用水问题,目前正在想方设法在养鸡场山上找水源,尽可能挖一口水井帮他渡难关。
江西日报记者 洪怀峰 通讯员 王勤保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