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女子在深圳某小有名气的连锁餐厅就餐,结算时账单上显示食品总额为202.6元,应收金额处却变成203元,询问原因时被收银员告知“是要进上去的”。当事女子感到疑惑,什么时候有反向抹零这个道理了?虽然自己也不差这4毛钱,但被四舍五入进上去就很不爽。离开餐厅后,在现场没反应过来的她通过"12315"举报了商家。随后,商家与女子联系道歉,并对其203元全额退款。(8月8日九派新闻)

反向抹零多收4毛,商家的如意算盘打得挺精,也不知道通过这样的投机行为获取了多少不当得利。如今,愿意较真的消费者反手一个举报,商家全额退款,真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实在是活该。
消费者的反手举报,绝不是小题大做,事关个人权益,不管是几角还是几分,都有较真的价值。再说了,现实中企图反向抹零积少成多的商家不在少数,个人的斤斤计较,有助于倒逼商家守住经营底线,最终受益的是整个消费群体。况且,从本质上来讲,商家反向抹零,往小了说是格局太小,往大了讲是违法侵权。
商家取整去零让利于消费者,这样的做法早已有之。商家抹零是以给顾客优惠的方式换取信赖,从而吸引消费者再次光顾,展现的是一种经营智慧和经营格局。但反向抹零则恰恰相反,凸显出的是商家格局太小,不仅不想诚信公平交易,反而想方设法占消费者便宜以自肥。从实际效果来看,商家看似占取了蝇头小利,但消费者的信任恐怕也会在算计中慢慢被“抹零”。
而从法律角度来讲,几毛钱看似不大,却事关消费者权益。反向抹零的做法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也违反了《价格法》明码标价的规定,属于其中“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标明的费用”的违法行为,可以被“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商家愿不愿意抹零,取决于个人的经营智慧,商家可以自己计算得失做出选择。但若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反向抹零多收钱的方式算计消费者,则不仅有悖商业伦理,更将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严肃查处,最终得不偿失。今年3月,福建厦门一餐饮店因为反向抹零多收5毛钱并拒绝退还,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罚款4148.41元。多收5毛与四千余元的罚款孰大孰小,商家应该还是算得清的。
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商家的一言一行消费者都看在眼里。于情于法,反向抹零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商家不妨少一些精明算计,多一些得失计算,别为了蝇头小利因小失大,到最后悔不当初。殷鉴不远,还希望商家吸取教训,守住诚信经营的底线。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