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以载道,物以传情”同学们来到档案馆进行沉浸式学习,仔细翻阅刘俊秀同志的生平资料。一本本泛黄的档案,见证了刘俊秀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诉说着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同学们在珍贵的红色档案中沉浸式感受风云变幻、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回望曲折历史,照见红色初心。
随后,师生围坐一堂,共话红色精神。廖述香以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发展史为主线,以丰富的史料、生动地讲述,解码一份份红色档案,为大家讲解刘俊秀同志与农大的故事。刘俊秀同志曾任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首任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共大蓬勃发展,开创了独特的“半工半读”教学模式,取得了辉煌成就,孕育了“共大精神”。廖述香指出:红色档案中孕育着党的初心使命,而查找红色档案,解码其中的红色基因,挖掘其中的红色故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她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与红色文化的一次次碰撞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俊秀红色班”首批党员陈云燕的眼中,刘俊秀同志是一位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主义战士。她说道:“俊秀红色班”依托于红色电影、红色书籍、红色景点等多种载体推动党史学习,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激励着同学们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不负时代重托,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历史的华彩篇章。班长段艺文同学分享了对“棉花校长”刘俊秀同志的认识,她被刘校长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所感染,号召大家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谈及“俊秀班”的意义与使命,班主任宋德平老师阐述道:追忆刘俊秀同志的一生,“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是其书写的时代答卷,更是当下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许,作为“俊秀红色班”的成员,同学们要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科技报国的远大抱负,发动实干、创新的强大引擎,将科研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农业的伟大事业中。
陈小志高度肯定此次活动,他指出:“俊秀红色班”是注入红色基因的班集体,要持续深挖共大精神,使红色文化育人融入本班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将班级打造成为能“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的特色思政品牌。最后,陈小志对“俊秀红色班”的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入深挖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善用校内校外的红色资源引导同学们树立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情,努力成长为担当时代大任的青年;二是不断创新红色班级育人的载体和形式,广泛开展参与式、沉浸式、体验式的红色文化活动,让红色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浸润师生心灵;三是全面提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推进红色班级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把“俊秀红色班”着力打造成学校红色育人平台、育人高地。
活动最后,同学们参观了校史馆,全方位沉浸式了解学校的“前世今生”,在追寻红色记忆中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本次活动是一堂生动立体的“红色思政课”,让同学们在沉浸式活动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引导同学们在学思践悟中铭记历史,笃定为国为民初心。党史校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教科书”,其所蕴含的鲜红底色,将不断激励青年一代与国家和民族肩并肩、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传承红色血脉,厚植爱农兴农情怀,勇担“强农兴农”使命,不断凝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的磅礴力量!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