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去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交出靓丽答卷 今年怎么做?

积极争取设立井冈山国家公园(图)


 大江网   2022-03-14 10:32:00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编辑:陈力 作者:章娜 许佳慧 黎艳 伍佳
[浏览字号: ]

      1月18日,在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和平向大会报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情况。

      2021年,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试验区建设阶段性成效获得国家肯定。我省与福建共同创建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国家公园省份。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6.1%、中部第一。

    庐山西海风景如画

      【2021年成绩

      ◎生态环境“高颜值”: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6.1% 中部第一

      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试验区建设阶段性成效获得国家肯定,35项改革经验和制度成果加快落地实施,景德镇转型发展、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获得国务院表彰,与福建共同创建武夷山国家公园,我省成为全国首批拥有国家公园省份。

      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新提升,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保持全国第二,湿地保有量91万公顷,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6.1%、中部第一……

      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支持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江西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率先全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2022年重点工作

      ◎积极争取设立井冈山国家公园

      聚焦探索转型路径,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稳妥有序开展重点城市、园区、企业碳达峰试点。

      聚焦筑牢生态屏障,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补齐污水管网、生活垃圾、医废危废等基础设施短板,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加快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积极争取设立井冈山国家公园。

      ◎推广“两山”“湿地”等新模式

      聚焦培育绿色动能,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和全国性生态产品综合交易平台,支持抚州、南昌、吉安等地开展GEP核算试点。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推广“两山”“湿地”等新模式。推进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省建设,深入开展“强链争先”行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康养旅游。

      ◎支持南昌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引领示范区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一号工程”,支持南昌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引领示范区。扎实推进制造业产业三年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物联江西”“智联江西”。支持宜春、赣州等打造国家级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持续推进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萍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鹰潭、新余等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努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

      ◎实施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改革攻坚行动

      聚焦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提升生态文明治理效能。出台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改革攻坚行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三区三线”统筹划定落实。健全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美丽江西建设规划,推行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全面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大力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支持南昌、赣州、上饶创建绿色出行城市,健全生态文明志愿服务体系,凝聚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许佳慧 实习生黎艳 伍佳

      图/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许南平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