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江西网 | 论坛 | 博客 | 社区 |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9913

鹰潭一中校长——黄福康


 大江网   2020-07-27 15:49:55 来源:大江网 编辑:肖文忠 作者:
[浏览字号: ]

    鹰潭一中校长 黄福康(鹰潭一中供图)

      简介:

      黄福康,鹰潭一中校长,江西省十一、十二、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先后获得“首届江西人民最尊敬的十大校长”“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千名骨干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他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在他的带领下,万年中学、鹰潭一中都有快速发展,特别是2007年担任鹰潭一中校长,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的质量名校和文化名校”办学目标,使鹰潭一中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快速提升,近几年夺得两个江西省高考文科第一,夺得20多块国家金牌,实现了国家金牌大满贯,成为江西唯一一所国家金牌大满贯的学校,103人录取清华北大,总升学率大幅度提升,2015年鹰潭一中承办了第24届全国生物决赛和第31届数学决赛,为鹰潭市、为江西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真情献教育,爱心育桃李

      他,从一名普通语文老师做起,后因卓越成绩任校团委书记、副校长、校长,30多年扎根基层,青春燃烧献教育,爱心浇灌育桃李。

      他,撑起了学校的脊梁,30多年硕果累累。任职的万年中学逆势飞扬,成绩骄人,高考连续多年获“上饶市高考优秀奖”,2001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以《激流勇进谱华章》为题进行专题报道。任职的鹰潭一中如雄鹰展翅高高飞扬,已成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并且在学科竞赛走向世界的江西名校,成为江西省基础教育的一面鲜艳旗帜。

      他,是江西省十一、十二、十三次党代表,先后被评为“全国千名骨干校长”、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首届江西人民最尊敬的十大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学高为师”,学术精湛造诣高

      30多年来,对教学高度负责,特别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所教语文学科高考成绩多年同行第一,特别注重教育教学研究,曾担任上饶地区语文中心组成员,并多次在全地区语文教师培训班上说课。他不但语文教学成绩突出,而且坚持对国学、教育学、心理学进行研究,所获荣誉证书高可盈尺。40多篇论文先后获国家、省、市级奖或发表。2005年12月主编《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一书,先后担任《以人的发展为本师范课程和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新课程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青少年心理调试及提升心理品质对策研究》等省级课题任组长并成功立项结题。2015年10月,在教育部中学校长中心组织的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上被邀做了题为“教育:涵育面向未来的正能量”的专题报告,阐述了对教育“正能量”的深刻理解,得到了来自全国400多位校长的好评。

       “身正为范”,全心投入系师生

      他抓牢学校管理“牛鼻子”,让班子成员、广大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扬民主,团结班子成员,加强先进理论和业务学习,多次带领中层干部和年级主任到全国名牌高中学习取经;深谋远虑,敢想敢为,大胆管理,不瞻前顾后;在心态上力求“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清心”,充分发挥和调动班子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校食堂、学生公寓、年级工作管理进行了改革,对教学常规工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多方争取,跑上跑下,全力争取培养、引进优秀教师;坚持民主集中制,每年定期召开教代会和工会委员会,集体决议《鹰潭一中教职工考核方案》《高考奖励方案》《学生奖励方案》等学校重大事项,使学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他爱校甚于爱家,全身心投入工作。他经常工作到深夜,办公楼里常常是他最后一个离开。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多,坚持不亏欠教师一分钱,自己却从不计报酬。每学年听课节数都在60节以上,每次课后都与授课教师交流并给予点评。他总是鼓励教师争当名师,希望有更多的教师成为特级教师,进而成为教育家。他多次要求每位教师要做到“四有”、“四个一”,“四有”即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比较精湛的教学水平、有比较强的教研能力、有比较强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四个一”即要求教师每年读一本教育名著、发表一篇教学论文、上好一堂公开课、确定一项教研课题。

      他爱生甚于爱子,总是把学生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2009年8月31日傍晚,高一新生韩佳女左手提着一个沉重的麻袋,背上背着满满的一包书,走得很艰难。站在门口接待新生的他见状,一把抓过麻袋,硬是帮她送到学生公寓。2010年秋季考入鹰潭一中的徐佳慧,来自偏僻农村,因缺钱面临着失学,他得知消息后马上慷慨解囊,捐给她600元。以后经常过问,每逢开学都要送上一些钱物,2013年徐佳慧以优异的成绩录取了上海大学。童宝兰是孤儿,上学面临困难,他得知情况后,担负起了资助任务,每到开学时间都要送上800元的报名费,2015年童宝兰同学录取到了江西师范大学。他还为贫困学生频频“化缘”,2010年通过与驻鹰部队协商沟通,设立了“军营爱心助学金”每年捐助9万元;引入韩国衣恋集团设立的“衣恋慈善阳光班”,在鹰潭一中捐资75万元人民币设立两个班,解决100名困难学生的就读。还积极争取企业赞助、政府资助以及成长计划、圆梦行动等项目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真正做到“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

      他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一中学生富有个性和特质。引导学生读经典,每年诵读一本,已经诵读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幼学琼林》《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每年五一、五四前后进行艺术节系列活动,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有跑操比赛、三人制篮球赛、七人制足球赛、经典诵读、文艺表演、才艺表演等十项活动。

      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将班主任箴言挂在本班教室门口,时刻提醒学生;学校在每幢教学楼的每个楼层挂上名言警句牌,时刻警醒学生;把金牌和高考状元学生事迹做成固定的宣传栏,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在建立文化墙,把经典名著刻在墙上,整个校园是“草木总关情,墙壁会说话”。

      桃李芬芳,谱写学校新辉煌

      高考成绩突出。近十年来,共有103人录取清华、北大,3人分别荣获高考文、理科江西省状元,还有2人获高考文科全省第2名。高考一、二本录取率稳步上升,综合成绩连续15年居全市各校之首、全省前列,尤其是2016年高考有13名学生录取北大清华,取得历史性突破,创鹰潭一中历史最好成绩,全省排名前列。

      学科竞赛全省领先。近10几年来,鹰潭一中共获得国际金牌两块,国家金牌29块、银牌52块、铜牌49块,省级奖项近600人次。2016年学科竞赛有31人获省一等奖,14人进入全国决赛,全国决赛获5金9银,创江西省记录,全省第一,全国前列。迄今为止,鹰潭一中成为江西省唯一一所在高中学科竞赛全国决赛中都拿到金牌的中学,实现了国家金牌大满贯。

      学生综合素质高。2008年以来,学生获得了省校园集体舞比赛特等奖、省中学生男子篮球冠军、省健美操锦标赛一等奖等许多荣誉。校跆拳道队全国中学生跆拳道锦标赛总决赛中,共夺得2块金牌、2块银牌、11块铜牌。学生徐自达在第14届省运会上获得南拳项目第二名、南棍项目第三名。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学生获得两金一铜。三名学生获得2010年全省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竞赛一等奖。2010届我校毕业生张慧雯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中饰演女儿“丹丹”,获得第9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赏奖等荣誉。

      社会影响面广。鹰潭一中率先创立了“名师聊天室”, 2009年,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对此作了专门报道。2009年,我校正式加入AMC(美国数学竞赛)中国俱乐部,成为AMC在江西唯一的成员;2011年中国数奥协作体接纳我校为新成员,这是中国数奥协作体在江西省接纳的第一所成员学校。2010年,第51届国际数奥中国国家数奥集训队在我校成功举办。2012年起,我校连续五年荣获了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博雅计划)和清华大学自主选拔“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两项资格。2015年,我校承办了第24届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和2015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两项全国大赛,这两项大赛都是江西省首次承办。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86847125  手机报:86847093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版权所有©中国江西新闻网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手机报:0791-86847093    
      赣ICP备案:赣B2-200503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赣B2--20120039    新出网证(赣)字06号
      网络视听许可:1407206号   文网文 [2009] 144号    赣演经字编号048
      主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  中共江西省委外宣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  主办:江西日报社